兴城泄火的小巷子,兴城小巷里的烟火
提起兴城,你可能想到古城墙或是温泉,但要说最让我惦念的,还得是那条不起眼的兴城泄火的小巷子。
巷子窄得很,两边的老墙挨得近,墙上爬着些叫不上名的藤蔓。白天这里静悄悄的,可一到傍晚,巷子就像突然醒了过来。第一缕炊烟升起来的时候,你就知道,兴城小巷里的烟火要开始了。
巷子口的烟火
老陈的烧烤摊总是最早出摊的。他那辆叁轮车骑了十几年,推起来吱呀吱呀响,可烤起肉来一点不含糊。炭火噼啪作响,肉串在架子上滋滋冒油,香气能飘出半条街去。
“老规矩?”他看见我,都不用问,直接拿起叁串肉筋。我点点头,找个矮凳坐下。旁边已经坐了几个熟客,大家也不多话,就等着那口热乎的。
这条兴城泄火的小巷子,说是个吃饭的地方,倒更像是个让人喘口气的角落。白天在工地上搬砖的小伙,晚上来这儿要两瓶啤酒;写字楼里穿西装的白领,下班后也会溜达过来,把领带扯松,坐在塑料凳上发会儿呆。
老陈把烤好的肉筋递过来:“趁热吃。”确实,热腾腾的食物下肚,什么烦心事都跟着烟消云散了。
巷子深处的故事
再往里走,是王奶奶的馄饨摊。她今年七十多了,在这条巷子里卖馄饨卖了叁十年。她说,这条兴城小巷里的烟火,她看了一辈子。
“以前啊,这条巷子可热闹了。”王奶奶一边包馄饨一边说,“现在年轻人都在外面吃,来我这儿的多是老街坊。”她的馄饨皮薄馅大,汤底是用鸡架慢慢熬的,喝一口,满嘴都是小时候的味道。
有个中年男人经常来,每次都坐在最角落的位置。后来熟了才知道,他以前在外地做生意,赔了钱,回到兴城。他说,就爱来这条巷子坐坐,看着大家吃饭聊天的样子,心里就踏实。
是啊,这条兴城泄火的小巷子,装的都是普通人的日子,有起有落,有苦有甜。
巷尾的灯光
最让我感慨的是巷尾那对年轻夫妻的小店。他们原来在南方打工,去年回到兴城,开了家麻辣烫。女人负责煮,男人招呼客人,叁岁的女儿就在店里跑来跑去。
“为啥回来?”我问他们。男人擦擦汗:“在外头挣得多,可总觉得飘着。回到这儿,虽然累点,但心里踏实。”
他们的店总是开到很晚,那盏昏黄的灯,成了巷子里最后熄灭的光。有次深夜路过,看见他们一家叁口围着小桌子吃饭,说说笑笑的,那画面真好。
这条兴城小巷里的烟火啊,说到底,就是普通人过日子的那点念想。不需要多精致,就是一口热饭,一盏灯,还有那么个能让你卸下疲惫的地方。
夜深了,巷子渐渐安静下来。老陈在收摊,王奶奶的馄饨卖完了,那对年轻夫妻也准备打烊。我起身往外走,回头看了一眼——这条兴城泄火的小巷子又要睡了,等着明天傍晚再次醒来,继续上演普通人的生活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