句容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类似的地标称谓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8:37:37 来源:原创内容

一个称呼的由来

第一次听到“炮楼”这个说法,是从一个学长那里。那会儿我刚到句容大学城不久,问他附近哪儿有便宜点的小宾馆可以给来玩的爸妈住。他脱口而出:“就‘炮楼’那边啊,多的是!”我当时就愣住了,脑子里立刻浮现出抗日战争电影里那种高高的、有射击孔的碉堡。这大学城边上,怎么还会有这种东西?

后来才知道,原来所谓的“炮楼”,就是指学校周边那些私人盖的五六层小楼。它们一栋挨着一栋,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,外形方方正正的,没什么设计感,看起来确实有点像旧时的炮楼。这些楼唯一的功用似乎就是出租,主要客源就是我们这些学生。久而久之,“炮楼”这个带着点戏谑和调侃的地标称谓,就在学生中间传开了。

说实话,这个叫法还挺形象的。你想啊,那些楼外观朴实无华,功能单一明确,高高地立在那里,像哨兵一样“监视”着校园生活,不是“炮楼”是什么?这算不上什么雅号,但大家都懂指的是哪里,沟通起来非常方便。

不只我们这儿有

有趣的是,后来和来自不同城市的朋友聊天,发现几乎每所大学旁边,都有这么一个被学生们私下命名的地方。比如在南京有的大学城,那边不叫“炮楼”,他们管类似的区域叫“堕落街”——意思是去了那儿就容易花钱,容易“堕落”。

还有个在武汉念书的朋友说,他们学校后门那一排专做学生生意的小餐馆、小旅馆,被戏称为“西天取经路”,意思是每次期末考试前,熬夜复习的学生们都会去那条路上找吃的,感觉走完那条路就像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。你看,虽然叫法不同,有的直白,有的文雅,甚至有点无厘头,但这些地标称谓的本质都是一样的。

它们都是学生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幽默感,对周边环境进行的一次“民间定义”。这些名字往往不登大雅之堂,在官方地图上绝对找不到,却在每一届学生的口耳相传中生生不息,成了一种独特的校园亚文化。这让我觉得,我们句容大学城的“炮楼”,瞬间就不是孤例了,它仿佛找到了组织。

这些称呼背后,其实承载了我们太多的大学生活记忆。“炮楼”里,不仅有为情侣准备的“钟点房”,更有无数考研党、考公党租住的单间。那里有深夜亮着的台灯,有泡面的味道,也有兄弟几个凑钱买酒畅谈理想的夜晚。它或许条件简陋,隔音也不好,但确实为许多需要一点私人空间的学生,提供了一个临时的“避风港”。

所以,当我再次听到“炮楼”这个词时,感觉已经完全不同了。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戏谑的绰号,更像是一个密码,一个只有在这里生活过的人才能心领神会的暗号。它指向的,是那段既需要努力学习,又渴望挣脱束缚、体验自由的青春岁月。

现在偶尔回句容大学城,看到那些“炮楼”依然矗立着,外墙或许更旧了一些。我知道,里面一定又住进了新的面孔,发生着新的故事。而“炮楼”这个称呼,大概也会像学长的笔记一样,被一届一届地传下去吧。这种奇妙的传承,或许就是校园生活最有趣的地方之一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