克拉玛依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学生课余茶艺学习体验
茶杯里的青春时光
办公室里飘着茉莉花香,张老师正往玻璃杯里添热水。几个学生围在旁边,眼睛盯着茶叶在水中舒展。"看,这叫‘碧潭飘雪’。"她轻轻晃动茶杯,白绒绒的茉莉花浮沉起舞。这是克拉玛依某中学课后常见的场景,学生们正在上特别的茶艺课。
你可能想问,在石油之城怎么会有茶香?说来也巧,这源于去年春天语文课上讲到《红楼梦》里的栊翠庵品茶。当时有同学举手问:"老师,妙玉说的旧年雨水到底是什么味道?"这个问题把张老师问住了,她忽然意识到,孩子们对茶的认识停留在书本里。
没想到,这个偶然的提问催生了现在的茶艺社团。最初只是几个好奇的学生,后来发展到叁十多人。学校把闲置的美术教室改成了茶室,每周叁下午,这里就变成最热闹的地方。班长李悦说最开始她连绿茶红茶都分不清,现在却能品出龙井的豆香和铁观音的兰花香。
今天的课特别有意思。张老师带来了新疆本地的罗布麻茶,这让同学们很惊讶。"原来我们新疆也有好茶!"维吾尔族学生艾力江兴奋地告诉大家,他爷爷经常用罗布麻茶待客。同学们轮流闻着干茶的香气,七嘴八舌地说着各自的感受——有人说像青草,有人说像阳光晒过的干果。
泡茶的过程最需要耐心。初叁的王浩原来是个急性子,第一次练习时手忙脚乱,不是水温不对就是时间没掌握好。现在他学会了等待,看着水缓缓注入盖碗,茶叶慢慢苏醒。他说这种感觉很奇妙,就像做数学题,着急反而解不出来。
这种克拉玛依学生品茶喝茶上课的方式,悄悄改变着同学们。高二的陈琳以前每天都要喝两叁瓶饮料,现在书包里总带着自己的茶杯。她笑着说:"零花钱省了不少,还学会了静下心来。"几个住校生甚至组成了"周末茶会",用不同的茶叶交流各自老家的故事。
茶艺社团最近在准备校园文化节的展示。同学们想出了个有趣的主意:要用新疆特色的茶具,搭配本地茶叶,展现多元文化的交融。他们找来了哈萨克族的木碗、维吾尔族的铜壶,还有同学从家里带来了精致的瓷器茶杯。这种学生课余茶艺学习体验,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兴趣班。
窗外是克拉玛依特有的湛蓝天空,教室里茶香袅袅。十几个少男少女围坐在茶席旁,专注地看着热水冲入盖碗,升起白色水汽。这一刻,茶不再只是饮料,而是连接古今、串起不同文化的纽带。或许很多年后,这些年轻人还会记得,在中学时代有个飘着茶香的下午,他们学会了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找到片刻宁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