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堰98场体验分享,姜堰98场亲历记闻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5:26:26 来源:原创内容

前几天路过老城区,无意间看到“姜堰98场”那个熟悉的招牌,心里突然咯噔一下。这块招牌我至少看了二十年,从旁边的录像厅变成奶茶店,从游戏机房变成便利店,它却始终在那里。这次不知怎的,我特别想走进去看看。

推开那道斑驳的玻璃门,仿佛穿越回了九十年代。老旧的木质座椅,褪色的红色幕布,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樟脑丸味道。场子里坐着的大多是头发花白的老人,他们眯着眼睛,跟着台上演员的唱腔轻轻打着拍子。

那些快要消失的声音

台上正在演《梁祝》的折子戏。那位扮祝英台的老演员嗓音已经有些沙哑,但一招一式依然透着功底。唱到“十八相送”那段,她眼角微微泛着泪光,台下有位老太太也跟着抹眼泪。我忽然意识到,这些老演员可能都是看着彼此从青丝唱到白头的。

中场休息时,我和坐在旁边的大爷聊了起来。他说自己在这听了大半辈子戏,“姜堰98场体验分享?我最有发言权咯。”他笑着指了指舞台,“这些老家伙唱得不如年轻时响亮了,可味道反而更醇了。”他说现在年轻人不爱来这种地方,但他们这些老戏迷还是每周必到,“就像见老朋友一样,习惯了。”

确实,在这个智能手机占据所有人注意力的时代,能静下心来听一场戏的年轻人太少见了。可当我真正坐在这里,听着胡琴悠扬的声音,看着演员水袖翻飞,突然觉得这种慢节奏的艺术形式有种特别的魅力。

一场意外的交谈

后半场开始前,我溜达到后台想找口水喝,却意外遇到刚才在台上演梁山伯的演员正在卸妆。他听说我是第一次来,立刻热情地搬来凳子让我坐。“难得有年轻人愿意进来听戏,”他感慨地说,“我们这些姜堰98场亲历记闻啊,都快成古董了。”

老师傅姓陈,在这里唱了叁十多年戏。他说最风光的时候,这个场子连过道都站满了人,现在嘛……他笑了笑,没说下去。但当我问起他是否考虑退休时,他却很坚定:“只要还有一个人来听,我就会唱下去。”

陈师傅的话让我很受触动。在这个追求速成和流量的时代,还有人愿意用一生坚守一门传统艺术,这份执着实在令人敬佩。也许正是这种精神,让姜堰98场在时代变迁中依然保持着独特的魅力。

离开时已是黄昏,回头望去,那栋老建筑在夕阳中显得格外安静。我想我大概会再来的,不是为了怀旧,而是真心喜欢上了这里的氛围。那些质朴的唱腔,那些专注的面容,还有陈师傅说到戏时发亮的眼睛,都留在了我的记忆里。

走在回家的路上,手机不断弹出各种通知,但我的思绪还停留在那个充满戏文声的老场子里。也许下次该带几个朋友一起来,让他们也感受一下这种快要被遗忘的休闲方式。毕竟,有些东西一旦消失了,就真的再也找不回来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