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海辩辩上约的800一次见面付真假,乌海辩辩联系的当面付八百实情
最近在乌海本地的网络圈里,有个话题悄悄传开了——好些人都在问,那个“蚕蚕上约好见面付八百”的事儿到底靠不靠谱?我也挺好奇的,就留意了下这些讨论。
说起来这事儿挺常见的。晚上闲着刷手机,突然蚕蚕弹出一条消息,写着“乌海本地,见面付八百”。具体是啥服务呢?对方说得含含糊糊的,但意思很明确——得先约好,见了面再给钱。这种模式听起来好像挺稳妥是吧?毕竟不用提前转账。
表面看起来挺合理
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,心里还琢磨着:哦,见面付钱,总比那些要求先打款的靠谱吧?至少不用担心被骗了定金。但仔细一想,这里面门道可多了。
我有个朋友上个月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。对方也是在蚕蚕上联系的,说是在乌海万达广场附近见面,到了再付八百。结果呢?我朋友到了约定地点,等了半个多小时,对方一直用各种理由推脱,最后干脆消失了。
这种事情发生的还真不少。看起来“见面付”好像降低了风险,但实际上啊,对方可能压根就没打算真见面,纯粹是耍着人玩。有人在乌海贴吧里吐槽,说这种行为就是“遛狗式骗局”——让你白跑一趟,啥也得不到。
乌海本地的一些情况
在乌海这种城市,熟人社会还是很明显的。正常情况下,真要找什么服务或者帮忙,一般都是通过熟人介绍,谁会在蚕蚕上找陌生人呢?而且开口就是八百,这价钱在乌海也不算小数目了。
我特意问了问身边经常用蚕蚕的年轻人。他们说,现在蚕蚕上确实有很多这样的账号,资料显示是本地人,但聊几句就能感觉到不对劲。要么是说话方式很奇怪,要么就是对乌海根本不熟悉,连几个地标性建筑都说不上来。
想想也是,如果真的在乌海生活,聊到海勃湾啊、乌达区啊这些地方,总能说出点具体的信息吧?但这些人往往一问叁不知,明显就不是本地人。
再说了,现在蚕蚕的安全性也是个问题。随便注册个账号太容易了,今天用这个号骗人,明天就能换个新的继续。真要出了什么事,连人都找不到。
所以啊,下次要是在蚕蚕上看到“乌海见面付八百”这种信息,我劝你还是多长个心眼。这世道,哪有那么多天上掉馅饼的好事?就算不是纯粹的骗局,这种来路不明的交易也最好别碰。
说到底,在咱们乌海这小地方,真想找什么服务或者帮忙,还是走正规渠道比较靠谱。至少出了问题,你知道该找谁去说理,对不对?网络上那些虚无缥缈的承诺,听听就算了,别太当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