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品茶上课群,吉林茶艺学习交流组
最近总听茶友提起吉林品茶上课群,说是能找到不少志同道合的伙伴。这让我想起刚开始接触茶艺那会儿,连绿茶红茶都分不清,现在居然也能泡出像样的凤凰单丛了。
记得第一次参加吉林茶艺学习交流组的线下活动,老师是个穿棉麻褂子的老先生。他慢悠悠烫着盖碗说:"别把喝茶当考试,咱们这儿就是唠唠嗑。"那天我意外发现,原来用本地产的泉阳泉水泡茉莉大白毫,能激发出更清透的花香。
茶桌上的意外收获
上周二的茶会来了个九零后小姑娘,带着自制的长白山野茶饼。看她烫杯润茶的手法,起先还以为是个老师傅。结果聊起来才知道,人家在群里潜水半年,光看视频就学会了渥堆发酵的窍门。现在她家的阳台都快改成迷你茶厂了,这种成长速度实在让人惊讶。
其实在吉林品茶上课群里,这样的故事还真不少。有个开出租车的刘师傅,每次跑夜班都带着保温杯泡铁观音。后来他发明了"车载茶盘",等客时就在方向盘上练茶艺,去年居然考下了中级茶艺师证书。
昨天看到群里在传揉茶手法的小视频,几个阿姨正讨论要不要合伙租个茶室。其中王阿姨发了条语音:"咱也不图赚钱,就想着退休后有个地方能继续玩茶。"听着她们爽朗的笑声,突然觉得这已经不单单是个兴趣小组了。
有时候看着茶桌上渐变的汤色,会觉得咱们这个吉林茶艺学习交流组就像正在舒展的茶叶。刚开始都是紧巴巴的,慢慢在温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舒展方式。或许要找到喝茶的乐趣,终究还是得回到茶席前,好好品味手中的这一盏温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