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田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校园茶香伴读时光
教室窗台上的搪瓷缸冒着热气,几片墨绿色的茶叶在水中缓缓舒展。坐在前排的艾力江小心地吹开浮沫,呷了一口自家带的玫瑰花茶。这是和田县一所普通中学的语文课堂,但与传统教室不同,每个学生课桌上都放着形态各异的茶具——有的用古朴的陶杯,有的用透明的玻璃杯,还有像艾力江这样带着父辈留下的搪瓷缸。
“茶香是不是让课文更有味道了?”李老师笑着问。她正在讲解朱自清的《背影》,教室里飘着茉莉花茶与绿茶交织的香气。有学生发现,当读到父亲蹒跚地爬过月台时,嘴里正尝到的茶汤仿佛也带上了一丝苦涩。
这个独特的课堂习惯始于叁年前。那时李老师发现学生们下午上课容易犯困,特别在炎热的夏季。有一次,她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喝茶提神,没想到这个小小的改变让课堂氛围悄然发生了变化。孩子们开始带来家乡特产的和田玫瑰花茶、薄荷茶,甚至还有自家晾晒的桑叶茶。茶香成了连接知识与情感的桥梁,也让传统文化悄然浸润着年轻的心灵。
茶香中的共鸣
“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觉得,喝茶的时候,心会静下来?”上周的作文课上,热依娜这样分享她的感受。她写道,每次品着妈妈准备的玫瑰花茶,就会想起奶奶在院子里晒花瓣的身影,那种温暖让她在写对于亲情的作文时,笔下有了真感情。
确实,这个简单的习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。以前嘈杂的课间,现在常有学生围坐在一起交流各自带来的茶叶。维吾尔族的巴哈尔古丽会讲述她家制作薄荷茶的独特方法,汉族的王明则会分享爷爷教他的泡茶技巧。不同的茶具里,盛着的不只是茶水,还有各自家庭的故事与文化。
老师们也渐渐发现,学生品茶喝茶上课时,课堂讨论变得更加深入。在历史课上讲到茶马古道时,学生们看着自己杯中的茶汤,仿佛对那条连接西域与中原的古老商道有了更真切的体会。地理课上谈到不同地区的土壤与气候对作物影响时,他们能直接比较来自不同地域的茶叶风味差异。
校园茶香伴读时光不仅是一种习惯,更像无声的教育。学生们在品茶中学会了等待——等待热水稍稍降温,等待茶叶慢慢舒展,等待最佳的口感。这种耐心也悄然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,面对难题时不再急于求成,而是学会了细细品味思考的过程。
随着季节变换,学生们的茶也在变化。春天是清新的绿茶,夏天是解暑的薄荷茶,秋天是和田特产的石榴花茶,冬天则是温暖的红枣茶。不同季节的茶香,伴随着琅琅书声,成为这所学校独特的韵律。
艾力江说,他现在每天最期待的就是下午的语文课。不是因为课程轻松,而是那种氛围——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,茶香与书香交织,老师和同学围坐讨论,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着光。也许很多年后,他还会记得这个下午,记得那杯温热的玫瑰花茶,记得在茶香中读懂《背影》时心里的触动。
校园里的茶香依旧每天飘荡,伴随着翻书声和讨论声。这些年轻的学习者在茶汤的滋味中,不仅品出了知识的味道,更品出了生活的滋味。那搪瓷缸里升起的热气,像是知识与传统交融的具象,温暖着一代又一代和田学子前行的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