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齐哈尔附近500块钱的爱情,附近500元情感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9:01:03 来源:原创内容

北方的冬天来得特别早,才十一月,齐齐哈尔郊外的风就已经刮得人脸疼。老火车站旁边的巷子里,亮着几盏昏黄的灯。李明裹紧棉袄,推开一家小饭馆的玻璃门,门上的风铃叮当作响。

老板娘从柜台后面抬起头,手里还攥着抹布。“一碗牛肉面?”她问得干脆,像是早就认识他似的。李明摇摇头,在靠窗的位置坐下。窗外有个穿红色羽绒服的姑娘正在路灯下跺脚,呼出的白气一团一团的。

那碗热腾腾的牛肉面

“等人?”老板娘给他倒了杯热水。李明嗯了一声,眼睛还盯着窗外。这已经是他第叁次来这家店了,每次都是周五晚上,每次都点最便宜的牛肉面——15块钱,能续面,汤管够。

门又响了,穿红羽绒服的姑娘走了进来。她摘下毛线帽,头发乱糟糟地贴在额头上。“还是牛肉面?”老板娘问。姑娘点点头,很自然地坐在李明对面的空位上。

“这周怎么样?”李明问,把热水往她那边推了推。

“厂里加了夜班,”姑娘搓着手,“多挣了二百。”她叫小芳,在附近的服装厂上班,家在农村,每个月要给家里寄钱。

两碗面端上来,热气模糊了两个人的脸。这就是齐齐哈尔附近500块钱的爱情最真实的模样——不是真的标价五百块,是他们每个月能拿出来见面的钱,加起来差不多就这个数。车票、吃饭、偶尔看场电影,都得从这五百里出。

小芳从包里掏出个塑料袋,“给你织了副手套。”李明接过来,羊毛的,织得不太平整,但很厚实。“你这手艺还得练啊,”他笑着,却立刻戴上了,“正好,我手都快冻僵了。”

他们第一次见面就是在这家小店。那天李明刚从工地下来,满身灰土;小芳刚下夜班,眼睛都是肿的。拼桌吃饭,聊起来发现都是异乡人,都在为生活奔波。

“下个月我可能要调去哈尔滨了,”李明突然说,“工头说那边工资高一点。”小芳夹面的筷子停了一下,“多远啊?”

“火车得四个小时。”

两个人都不说话了,只有吸溜面条的声音。五百块的见面预算肯定不够了,得重新算账。

老板娘过来添汤,瞥了眼他们,“要不加个凉菜?今天拌黄瓜特价。”小芳摇摇头,“够了,阿姨。”等老板娘走开,她才小声说:“这周我多加了叁个夜班。”

她从口袋里摸出个信封,“给你。”李明打开一看,是五百块钱。“你疯了?加那么多班不要命了?”

“去哈尔滨的车票贵,”小芳低头搅着碗里的汤,“你不能总是站票,四个小时呢。”

李明盯着那五百块钱,崭新的五张。在齐齐哈尔附近500块钱的爱情里,这几乎是他两个月的见面费。现在她一次性全给了他,就为了让他能坐着去看她。

“我跟你商量个事,”李明把手套摘下来,又戴上,反复好几次,“要不...咱们一起攒钱吧?我多跑几个工地,你少加几个夜班。”他从钱包里掏出张银行卡,“这是我攒的,不多,就一万二。等你那边合同到期,咱们租个小店面,你卖衣服,我搞装修。”

小芳愣住了,面汤都快凉了。“你是说...”

“我是说,别老是五百五百地算了,”李明挠挠头,“咱们算个大点的数。”

风铃又响了,又有客人进来,带进一阵冷风。小芳把那个装着五百块的信封装回李明兜里,“这你拿着当路费。”然后掏出自己的旧钱包,抽出另一张卡,“我这里还有八千。”

两顿牛肉面的功夫,他们做出了可能是人生最重要的决定。没有鲜花,没有戒指,只有两张加起来不到两万的银行卡,和一副织得歪歪扭扭的手套。

走出饭馆时,雪已经下大了。李明把新手套戴好,推着那辆吱呀作响的自行车。“上车,送你回宿舍。”小芳跳上后座,红羽绒服在白雪里特别扎眼。

自行车在雪地里压出两道印子,弯弯曲曲的,一直延伸到路灯照不到的地方。这条对于齐齐哈尔附近500块钱的爱情的路,他们走了快一年,现在终于要拐弯了。

街角那家小旅馆的霓虹灯一闪一闪,映得雪地一会儿红一会儿蓝。小芳把脸贴在李明后背,棉袄很厚,其实感觉不到什么温度,但她就是觉得暖和。

“下次见面,”李明迎着风大声说,“咱们去吃火锅吧!”

后座传来轻轻的一声“好”,被风吹散了,但他听见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