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节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,毕节女子学院后街还能游玩吗
最近总听人提起毕节女子学院后街,我心里直犯嘀咕:这地方现在怎么样了?毕节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?记得多年前在那儿读书时,这儿可是我们女生最爱逛的地方。
周末闲着没事,我决定回去看看。刚走到街口,就闻到熟悉的炸洋芋香味,还是那个阿姨在卖,只不过摊车换新了。她抬头看见我,愣了一下就笑起来:"哟,毕业好些年了吧?"这条街好像什么都没变,又好像什么都变了。
记忆里的烟火气
沿着青石板路往里走,两旁的小店换了不少新招牌,但还是藏着几家老店。那家卖织金荞凉粉的还在,老板娘正麻利地给凉粉撒花生碎。我站在店门前犹豫要不要来一碗,她头也不抬:"老规矩,多放辣椒少放醋?"原来她还记得。
隔壁文具店改成了奶茶店,但往里走两步,居然找到了以前常去的那家旧书店。老板坐在门口藤椅上看书,听见脚步声,推了推老花镜:"随便看,都是老价钱。"这一刻我突然觉得,毕节女子学院后街还能游玩吗这个问题,好像有了答案。
继续往前,遇到几个穿着校服的女生,手里捧着刚买的恋爱豆腐果,边吃边商量周末要去哪里。她们的笑声让我想起当年和室友也是这样,总爱在这条街上消磨时光。
新旧交织的风景
转角处新开了家文创小店,卖些手作饰品和明信片。店主是个扎着马尾的姑娘,她说选择在这里开店,就是看中了这条街独特的气息。确实,新开的店铺和坚守的老店相映成趣,让整条街既有新鲜感又不失韵味。
路过以前最爱的那家糯米饭摊子,居然还在营业。摊主阿姨认出了我,硬是往我碗里多塞了半根腊肠:"你们这些毕业的孩子能回来看看,真好。"这份温情,怕是别处难寻。
天色渐晚,街灯次第亮起。叁叁两两的学生说笑着走过,沿街店铺飘出各种美食的香气。我站在街中间环顾四周,突然明白这条街最动人的,不是某家店某种小吃,而是这份延续至今的生活气息。
准备离开时,又遇见了炸洋芋的阿姨。她正在收摊,看见我便问:"怎么样,没白来吧?"我用力点头。她笑着说:"常回来看看,我们这些老摊子都在呢。"
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想,或许问题的答案不在于这里新增了多少店铺,而是这条街依然保持着那份让人安心的熟悉感。那些青春的记忆,都好好地保存在这里的每个角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