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家港附近学生24小时服务内容,周边学子全天候服务项目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2:44:46 来源:原创内容

深夜里的那盏灯

晚上十一点半,张家港城北的某栋居民楼里,小陈对着电脑屏幕打了个哈欠。明天要交的论文还差两个章节,图书馆早就关门了,宿舍也熄了灯。他揉揉发酸的眼睛,突然想起同学提起的“张家港附近学生24小时服务内容”——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他在手机上输入这几个字。

二十分钟后,小陈已经坐在灯火通明的自习区,手边是刚送到的热奶茶。这里不像传统的自习室,倒像是个温馨的书房,有人在小声讨论小组作业,有人在休息区的沙发上小憩。工作人员轻声告诉他:“我们这儿热水、充电器都免费,要是需要打印资料,扫码就能直接操作。”

这样的场景,在张家港各个角落悄然出现。随着“周边学子全天候服务项目”的推进,越来越多的学生发现,深夜不再意味着孤立无援。城南的李同学记得,期中考试前那周,她几乎每天晚上都去社区开设的24小时学习空间。“家里弟弟妹妹太吵了,这里安静,遇到难题还能找值班辅导员问问。”

这些服务项目的内容,其实比想象中更贴心。除了常见的学习场地、资料打印,还包括紧急学业咨询、心理疏导热线。有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:每个服务点都备着常用药品和毛毯,生怕哪个学生半夜着凉或身体不适。

运营这些服务的人们也有自己的故事。负责夜间协调的张老师原本是位退休教师,她说:“看到这些孩子,就想起自己当年备课到深夜的样子。有时候他们会来找我聊专业选择,聊未来发展,这种信任很珍贵。”

当然,24小时运营并不容易。如何平衡安全与开放?怎样确保资源合理分配?各个服务点都在摸索适合自己的模式。有的与周边便利店合作,让学生在深夜也能买到热食;有的开发了预约系统,避免高峰期拥挤。

随着时间推移,这些服务点成了特殊的小社区。不同学校的学生在这里相识,分享笔记,交流想法。上个月,某个服务点甚至自发组织起了“夜读分享会”,几个考研的学生轮流讲解自己的学习方法。

窗外天色渐亮,小陈保存好论文最后一段。收拾书包时,他注意到隔壁桌的女生还在埋头计算,而工作人员正轻轻为她换上新的咖啡。这个画面让他想起工作人员常说的一句话:“你们努力追梦,我们负责守护这段路程。”清晨六点的阳光透过玻璃窗,照亮了这个充满希望的角落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