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江品茶上课群,九江品茶学习交流圈
最近总听茶友们提起九江品茶上课群,说是个特别接地气的地方。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加了进去,没想到这一待就是大半年。
群里每天热热闹闹的,早晨六点多就有人晒茶具。有位住在庐山西麓的大姐,每天雷打不动地拍晨雾泡茶的视频,那雾气缭绕的样子,隔着屏幕都能闻到茶香。她说在群里学会了根据天气调整水温,阴天要比晴天高两度,这样茶汤更透亮。
茶桌上的那些事儿
记得上个月,群里讨论「怎么泡好庐山云雾茶」话题时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特别热闹。开茶店的李师傅发了段语音,说这茶啊,得像对待初春的嫩芽般轻柔。水温八十度刚好,注水要沿着盖碗边沿慢慢转圈。我照着试了试,哎,还真不一样!以前总觉得自家茶叶不够香,原来是手法不对。
周末偶尔会有线下茶会。上周在甘棠湖边的茶室,五六个人围坐一桌,带来的茶叶摆了一桌子。有个刚入门的年轻人拿着小本子记笔记,说在九江品茶学习交流圈里混了叁个月,现在总算能分清香气的好坏层次了。老师傅在旁边笑眯眯地补充:「喝茶急不得,得多喝多比较,舌头自有答案。」
群里最让我感动的是大家的那份耐心。有次我泡的茶总是发涩,把照片发到群里求助。马上有人问是不是坐杯时间长了?还有人建议试试先温杯。按照大家说的方法调整后,果然顺口多了。这种实实在在的交流,比看多少理论都管用。
现在每天晚上睡前,我都会刷刷群里的聊天记录。今天学了怎么选紫砂壶,明天又知道了个保存茶叶的小窍门。这种感觉就像身边突然多了好多一起喝茶的朋友,让原本独自品茶的时光变得生动起来。
前两天看到新入群的朋友在问:「为什么我泡的茶总差点意思?」不禁想起我刚入群时的样子。现在群里已经有一千多人了,每天还在增加。看来喜欢喝茶、想学喝茶的人还真不少。
窗外飘着细雨,我泡了杯刚到的春茶。茶汤在杯中轻轻晃动,忽然想起群里老师说过的话:「好茶需要合适的温度,喝茶也需要合适的伙伴。」这话说得真在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