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图什附近人100块钱3小时,附近服务100元叁小时
一个寻常午后的发现
那天下午,我在阿图什老城区的巷子里瞎转悠。太阳明晃晃地照着,路边卖馕的师傅正把热乎乎的馕从坑里取出来,香味飘得老远。我听见两个大叔坐在树荫下闲聊,其中一个念叨着:“现在找个靠谱的帮手真难,上次找个阿图什附近人100块钱3小时,活儿干得还挺利索。”这话钻进耳朵里,让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。
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“附近服务100元叁小时”这个说法时,我心里直犯嘀咕。这年头一百块钱能干啥?下顿馆子都不太够,居然还能请人帮忙干叁个小时的活儿?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思,我决定打听打听。刚好邻居家要搬几件家具,我就帮着在本地的生活群里问了问。
没想到消息发出去没多久,就有人回应了。来的是个本地小伙子,叫艾山,开着一辆有点年头的叁轮车。他麻利地把家具捆好固定,边忙活边和我们聊天:“都是街坊邻居的活计,收个辛苦钱。”看着他额头上细密的汗珠,我突然意识到,这种看似普通的服务,其实挺实在的。
后来在巴扎上,我又遇见了做保洁的古丽大姐。她正给一家店铺做日常打扫,动作熟练得很。休息时她告诉我,她接的活也都是按这个价,“叁个小时,能把七八十平米的房子收拾得亮堂堂的。”她说着,脸上带着点自豪。我问她生意怎么样,她笑了笑:“还成,老客户都会介绍新客户。”
慢慢地我发现,在阿图什这样的小城,这种服务模式还挺常见。不像大城市里什么都明码标价,这里更看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。谁家需要搬个家、打扫卫生,或者临时需要个帮手,在微信群里说一声,很快就能找到人。这种默契,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。
住在城东的老赵给我讲过他装修房子的经历。水电工、泥瓦匠都是通过熟人介绍的,工钱也差不多是这个数。“人家干活认真,我也不亏待他们。”老赵说,最后他们还成了朋友,时不时还会互相帮忙。
当然啦,不是每次都能这么顺利。我也听过有人抱怨,说找到的人干活马虎,或者拖拖拉拉。但这种竟是个别现象,大多数时候,大家还是守规矩的。毕竟在这个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小城里,信誉比什么都重要。
夜幕降临的时候,我常看到那些提供附近服务的人收工回家。有的骑着电动车,有的步行,消失在巷子深处。他们中的很多人,白天可能还有别的工作,只是利用空闲时间接点零活。这种灵活的方式,既帮别人解决了问题,自己也多了份收入。
如今在阿图什,这种服务已经成为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。不需要复杂的程序,也不用签厚厚的合同,有时候一个电话,一句承诺,事情就办妥了。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,倒让人想起了从前邻里互助的日子。
走在回家的路上,我又闻到了烤包子的香味。这座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,但有些东西始终没变——比如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信任,还有那份愿意靠双手创造价值的踏实。或许,这就是小城生活独有的温度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