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克苏火车站小巷子200元一次,邻近街道相似价位
这条街的夜晚有点不一样
那天晚上十点多,我刚从阿克苏火车站出来,拖着行李箱在广场上张望。接我的朋友堵在路上了,我只好先在附近转转。火车站西侧有条不太起眼的小巷子,几盏路灯忽明忽暗的,巷口有个卖烤串的大叔正收拾着摊子。
“老板这么早收摊啊?”我随口搭了句话。大叔头也没抬:“这儿啊,再过半小时就热闹了,不过不是我们这种摊子。”他指了指巷子深处,“那边,都是做特殊生意的。”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,几个模糊的人影在昏暗处晃动着。
正说着,一个穿着牛仔外套的年轻人凑过来,压低声音说:“大哥,要找地方休息不?200元一次,保证安全。”我愣了一下,摆摆手说在等人。他也没纠缠,转身又隐入了阴影里。
这种场景其实在很多火车站附近都能见到,只不过阿克苏这条巷子显得更隐蔽些。我往主干道方向走了几步,发现邻近的街道也有类似的情况。一家便利店老板悄悄告诉我,这片的行情都差不多,都是相似价位,区别只是环境好一点或差一点。
说实话,站在那儿观察的二十多分钟里,我至少看到叁拨人完成了一次眼神交流后就一起离开了。他们的交易简洁得让人惊讶——几乎没有多余的对白,就像在超市买瓶水那么平常。有个细节挺有意思,他们付款时都是用现金,看来这行还保持着传统的交易习惯。
巷子口的烤串大叔收拾完摊位,推车经过我身边时停了停:“看你在这儿站半天了,别好奇这些事儿。这条巷子和旁边几条街,晚上都不太安宁。”他叹了口气,“去年这时候,这条巷子还没这么乱呢。”
我忽然想起之前在别的城市火车站也见过类似的现象。怎么说呢,这种200元一次的生意,好像成了很多火车站周边的标配。价格固定,服务内容也固定,连交易方式都差不多。就像连锁店一样,只不过没有招牌而已。
邻近街道的宾馆前台告诉我,他们经常接到奇怪的咨询电话,都是问价钱的。“一听是问200元一次的,我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,直接说没这项服务。”她无奈地摇摇头,“但这条街上,确实有那么几家宾馆是默许的。”
这时我朋友终于到了,我指着那条巷子问他熟不熟悉。他瞟了一眼就说:“哦,那里啊,本地人都知道。不过现在管得严了,他们都分散到邻近街道去了,反正都是相似价位,在哪儿做不是做。”
坐在车上往回看,那条巷子已经隐没在夜色里。但我知道,里面的生意才刚刚开始。200元一次,这个数字在阿克苏火车站周边似乎成了某种暗号,在特定的圈子里口口相传。而邻近街道相似的价位,让这个暗号有了更广的覆盖范围。
路灯把树影拉得很长,那些晃动着的人影渐渐多了起来。我摇上车窗,突然想到一个问题:明明是在暗处进行的交易,为什么价格会如此透明?这大概就是市场规律无处不在的证明吧,哪怕是在最不见光的角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