醴陵品茶教室工作坊,陶瓷茶艺学习课堂
走进醴陵品茶教室工作坊,一股清雅的茶香便轻轻拂过鼻尖。这里不像传统的课堂,反倒像朋友家的茶室,几张原木茶桌随意摆放着,上面陈列着各式精致的陶瓷茶具。几位初次见面的学员正低声交流,眼神里带着些许好奇与期待。
穿着素雅茶人服的老师没有立刻开始讲课,而是先为我们沏上了一壶今年的新茶。“咱们不急,”她微笑着说,“先尝尝味道。”温热的茶汤入口,刚才那点紧张感不知不觉就消散在茶香里了。
当陶瓷遇见茶汤
老师轻轻拿起一只釉下五彩的瓷杯,“你们发现没有?用不同材质的杯子喝茶,味道好像都不太一样。”她停顿了一下,给我们时间思考。“这可不是心理作用哦。陶瓷的密度、厚度,甚至釉面的光滑程度,都会影响茶汤的温度和口感。”
我端详着手中这只轻薄的白瓷杯,它的边缘恰到好处地收敛,让茶汤能够顺滑地流入口中。比起家里那个厚重的马克杯,同样的茶叶在这里确实显得更加甘醇。这种微妙的差异,不来亲身体验还真注意不到。
“咱们醴陵的陶瓷有个特点,”老师继续说着,手指轻抚杯身上的青花纹路,“胎体细腻,釉面温润,特别适合用来品茶。每一只杯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就像每一泡茶都有自己的性格。”
从烫杯到品茗
实操环节总是最有趣的。我们学着老师的样子温杯、置茶、冲泡。旁边一位大哥手忙脚乱,水洒了一桌子,大家都善意地笑了。这种轻松的氛围让学习过程变得特别愉快。
“动作不用太刻意,”老师走过去轻声指导,“关键是让茶叶充分舒展。”她示范着注水的动作,水流顺着杯壁缓缓而下,茶叶在水中慢慢旋转、展开,像在跳舞。
轮到我们自己尝试时,我才发现看似简单的步骤里藏着这么多门道。水温高了,茶汤会苦涩;注水急了,香气就散了。原来品茶不只是喝茶,而是调动所有感官去感受的过程——看茶叶的姿态,闻飘散的茶香,听水流的声音,最后才是品尝那份滋味。
在醴陵品茶教室工作坊的这个下午,时间好像慢了下来。我们不再急着完成什么,而是专注于手中的这一杯茶。当我把亲手泡的茶递给同伴时,那种分享的快乐,比茶本身更让人回味。
窗外夕阳西斜,我们的陶瓷茶艺学习课堂也接近尾声。但没有人急着离开,大家还在交流着刚才的心得,互相讨教冲泡的技巧。也许,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——它不只是知识,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,让人在忙碌中找到片刻的宁静,在茶香中遇见更好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