桦甸晚上10点还有小巷子吗,桦甸夜间小巷是否开放
桦甸晚上10点后的小巷光景
昨晚在烧烤摊遇到老同学,他突然问我:"你说现在桦甸晚上10点还有小巷子吗?" 这话倒把我问住了。作为土生土长的桦甸人,我记得小时候晚上八九点街上就没什么人了,更别说十点以后。
今天特意在人民广场附近转了转。晚上九点半,主街上的便利店还亮着灯,几个外卖小哥在路边等着接单。走到老城区那片,情况就不太一样了。有些巷口的路灯忽明忽暗的,往里望去黑黢黢的。倒是看见两条巷子透着光,走近发现是两家新开的清吧,门口挂着暖黄色的灯笼。
在东风小学旁边遇到个巡逻的民警,他挎着警用电瓶车跟我说:"现在老旧小巷基本都装了监控,主要巷口也有照明。不过要是太晚的话,确实不太建议独自往深处走。"他指了指不远处,"像邮政局后面那条巷子,去年改造后装了六盏路灯,晚上还有摆摊的,到十一点都有人走动。"
说起桦甸夜间小巷是否开放这个问题,我觉得得分情况。新建的步行街那片肯定热闹,奶茶店、烧烤摊都营业到凌晨。但要是往里走,像老百货大楼后面的那些巷子,十点以后确实安静很多。有个住在民主胡同的大姐告诉我,她们那条巷子去年加了叁个摄像头,现在晚上邻居们还敢在巷口乘凉聊天。
转到城南新区时都快十点了,这边的巷子完全是另一番景象。沿街的店铺灯火通明,巷子里的网红餐厅还在排队。碰巧遇见社区工作人员在贴通知,说是要在背街小巷加装二十盏太阳能路灯。我问了句:"这些巷子晚上都开放吗?"他笑着回答:"主要巷道通宵亮灯,次要的到十二点。"
走到胜利街的时候,看见几个年轻人站在巷口犹豫。上前一问,原来是在找 shortcuts 回小区。其中有个女孩说:"导航显示穿过这条巷子能省十分钟,但看里面这么黑,我们都不敢进。"正说着,巷子深处传来脚步声,是个刚下班的中年人。他掏出手机照亮,对我们说:"跟着我走就行,这巷子我天天走,前面转弯处就有路灯。"
在回程的路上,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常去的那个菜市场旁边的巷子。特意绕过去看了看,发现这里变得都快认不出来了。原先坑洼的水泥路铺成了柏油路面,墙上还画了彩绘。虽然已经十点多,但巷子里的便利店还开着,老板娘正坐在收银台前追剧。
路过火车站东侧的小巷群时,注意到这里格外热闹。卖宵夜的小推车在巷口排成一排,出租车司机在等客。跟炒饭摊的老板闲聊,他说这条巷子到凌晨两点都有人,"现在装了这么多灯,比前两年亮堂多了"。
走到建设银行后面的巷子时,确实遇到几条黑漆漆的巷道。正要掏手机照明,恰好有辆巡逻警车经过,车灯把巷子照得通明。民警摇下车窗提醒:"需要帮忙吗?这条巷子中间有段路灯坏了,我们已经报修了。"
转了这一大圈,我大概有了答案。桦甸的巷子确实都在,只是模样变了。有的巷子越夜越热闹,成了年轻人聚集地;有的还保持着往日的宁静,只在傍晚时分有些许人声。现在城市治理越来越细致,既保留了巷弄的生活气息,也考虑了夜间出行的安全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