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票附近400元2小时服务,邻近区域两小时400元服务
最近和朋友聊天,说起咱北票这片的日常消费,有个话题挺有意思——就是那个“北票附近400元2小时服务”。说实话,第一次听人提起时,我也愣了下。这两小时能干啥?按现在物价,吃顿火锅人均都得百来块,看场滨惭础齿电影连票带零食也小两百了。这么一琢磨,这四百块买两小时,倒成了面挺特别的镜子。
上周在早点摊碰见邻居李姐,她正为儿子找周末家教发愁。“你说现在请个大学生陪读,两小时也得这个数了。”她夹着油条比划,“要是正经老师,还得再加张红票子。”她这话让我想起去年装修那会儿,请师傅上门检修电路,光是上门费就收了一百五,真正动手维修那两小时,结账时整整付了四百二。
时间账本里的生活经济学
我家楼下修鞋的张师傅有句口头禅:“现在的人呐,不是缺钱,是缺时间。”他那个“邻近区域两小时400元服务”的价目表写得明明白白:紧急补鞋底80,加急改裤脚120,要是愿意等叁天,价格直接对折。这道选择题放在面前,真有不少年轻白领咬着牙选加急。
上个月表妹从沉阳回来,带我外甥去体验陶艺课。就在商场角落那个小工作室,母子俩玩了两小时泥巴,刷卡时我瞥见账单——398元。表妹倒是看得开:“这钱花得值当,你看孩子笑得多欢实?比买塑料玩具强多了。”她边说边擦着裙摆上的泥点,眼睛还跟着满手陶土的儿子转。
不过要说最让我开眼的,还得是老王他闺女。那姑娘在美容院办卡,做次面部护理正好两小时,折合下来每次388。有回我逗她:“这够买叁支口红了。”姑娘一本正经地反驳:“叔你不懂,这俩小时里我既能变美又能补觉,相当于花钱买双倍快乐。”
其实静下心来想想,咱们身边这种“两小时经济”还真不少见。健身房私教课、钢琴辅导班、甚至现在流行的收纳整理服务,哪个不是按小时计费?以前总觉得时间就是金钱是句口号,现在看着这些“邻近区域两小时400元服务”的价签,倒品出些实在味儿来。
昨儿下雨打车,司机师傅跟我算过一笔账:他每天开车十二小时,净收入也就五百左右。“要是真有人肯花四百块买我两小时,我立马把车停路边当导游去。”他说着自己先笑了,雨刮器在车窗上划出半透明的弧线。
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本特别的时间账本。像我们小区快递驿站的老板娘,宁愿花五十块雇人看店两小时,也要自己去接孩子放学;而隔壁程序员小陈却反过来,他经常加钱叫闪送取文件,就为省下半小时赶项目进度。
说到这儿忽然想起,春节前找家政打扫卫生,擦玻璃的阿姨手脚麻利,两小时把我家南北阳台弄得锃亮。结账时她接过四百块钱,撩起围裙擦汗:“东家,其实这价钱公平,我卖的是手艺更是力气,您买的是干净更是松快。”她这话让我站在阳台上发了会儿呆,楼下广场晒太阳的老人慢慢摇着蒲扇,他们的两小时,又该用什么来衡量呢?
如今再经过街角那家挂着“北票附近400元2小时服务”招牌的摄影工作室,我多少能理解些了。橱窗里挂着新娘的婚纱照,新郎看她的眼神亮晶晶的——这种瞬间,确实很难用菜市场的计价方式来衡量。就像我媳妇常说的,人嘛,总得在某些时刻,允许自己为看不见的东西买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