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火车南站哪里有小巷子,附近哪里有弄堂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8:33:13 来源:原创内容

熟悉的车站与陌生的转角

每次从常州火车南站出站,都有种奇妙的熟悉感。恢宏的站前广场、清晰的指示牌、排队等客的出租车,一切都井然有序。可那天接朋友晚了半小时,绕到车站东侧找便利店时,无意中瞥见高架桥下竟藏着条窄窄的巷道。青石板路面被磨得发亮,两侧墙头探出不知名的绿植,与百米外车站的喧嚣恍如两个世界。这让我突然想起常被人问起的问题:常州火车南站哪里有小巷子?原来答案就在主流视线的边缘。

带着这份好奇,我决定周末专门来附近转转。从地下通道穿到车站南面的居民区,景象立刻不同了。高层住宅楼下,藏着纵横交错的生活脉络。问了一位在树下乘凉的大爷,他摇着蒲扇随手一指:“你说小巷子啊,前面路口右拐,刘家塘那片都是。”顺着他指的方向走去,柏油路渐渐变窄,成了仅容电动车通过的小巷。晾衣绳横跨两侧窗户,空气里有饭菜的香气,这种接地气的生活图景,与旅客们匆匆而过的站区仅一街之隔。

巷弄里的城市记忆

越往里走,越能感受到时间在这里慢了下来。斑驳的墙面上还保留着上世纪的水表箱,杂货店老板在门口下棋,收音机里放着锡剧。几位阿姨坐在小板凳上摘菜聊天,我凑上前打听:“这附近哪里有弄堂?”她们热情地告诉我,前面丁字路口左转就有一条老弄堂,比这些小巷还要窄些,但能通到后面的菜市场。

果然,转过弯就看到了那条弄堂。两人并肩走都有些勉强,抬头是居民楼之间拉的万国旗般的晾晒衣物。阳光从楼房间隙洒下,在石板路上投下斑驳光影。弄堂深处传来叮叮当当的修车声,夹杂着小孩子追逐玩耍的笑语。这种空间布局很是特别,既保留了老城区的肌理,又自然融入到现代车站周边的环境中。我不禁想,或许每个城市的车站周围都藏着这样的地方——它们不是规划出来的,而是自然生长而成的。

一位在弄堂口修自行车的老师傅说,他在这里住了叁十多年,见证了车站从无到有,但这些小巷和弄堂始终没太大变化。“旅客们忙着赶路,不会注意到这些地方,”他扳手拧着螺丝,头也不抬地说,“但我们这些老居民知道,这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。”

继续往前,巷子渐渐宽了起来,连接到了热闹的市集。卖蔬菜的摊贩、小吃店、理发铺依次排开,价格比车站里亲民许多。几个看似旅客模样的人也在其中闲逛,想必是厌倦了千篇一律的车站快餐,来这里寻找地道的常州味道。我注意到,从车站出口到这里,其实只要步行七八分钟,却像是完成了一次从“经过”到“停留”的转变。

回程时已是傍晚,巷子里飘起各家各户的饭菜香。路灯渐次亮起,在青石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晕。站在巷口回望,车站的霓虹灯在远处闪烁,与眼前这片安静的生活区形成有趣的对比。原来,不需要刻意寻找,只要你愿意多走几步,偏离那些明显的路径,就能发现这些藏匿在都市缝隙里的风景。它们像是城市的另一面,不张扬,却真实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