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鞍山200块钱随叫随到的学生,马鞍山学生服务随叫随到200元
这几天在本地论坛闲逛,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帖子,标题就是“马鞍山200块钱随叫随到的学生,马鞍山学生服务随叫随到200元”。说实在的,第一眼看到这个,我心里咯噔一下,心想现在学生都这么拼了吗?
仔细看了看帖子内容,发现跟我想的有点不一样。原来这说的不是什么特殊服务,而是有些大学生在利用课余时间,接一些零散的活儿。比如帮人临时跑个腿、送个文件,或者给初中生、高中生补习一两个小时的功课,甚至还有帮忙排队买网红奶茶的。反正就是一些比较零碎,但又确实有人需要帮忙的小事。
学生们的“弹性兼职”
我后来通过朋友认识了一个在做这个的小伙子,叫小陈,是马鞍山一所大学的大叁学生。他跟我说,这种“200块钱随叫随到”的模式,在他们同学圈里还挺流行的。“说白了就是弹性兼职嘛,”小陈一边整理着待会要送的材料一边说,“我们课表不是固定的,有时候下午没课,或者周末闲着,就在群里接个单。不像传统的兼职,得固定时间坐在那儿,这个自由。”
我问他这“200块”是怎么个算法。他解释说,这不代表所有服务都是正好200元,而是一个大概的范围。“比如简单送个东西,可能就几十块钱。但如果是需要花费两叁个小时的临时家教,或者帮忙处理一些比较紧急的文档,那可能就收一两百。‘200块’更像是个吸引眼球的说法,代表一种中高价位、质量相对有保证的服务承诺吧。”
听他说完,我倒是有点理解了。这种模式有点像“知识技能零工经济”的校园版。学生们出售的不是标准化的商品,而是自己零散的时间、富余的精力,以及一些初步的专业技能。
为什么会有人需要这种服务?
那究竟是谁在购买这些服务呢?我琢磨了一下,需求方还挺多样的。有的是本地的上班族,临时有个急件要送到城西,自己抽不开身,就在学生群里发个单;有的是小学生家长,孩子某道数学题突然卡壳了,急需一个“老师”线上讲解半小时;还有的是商家做小型推广活动,需要几个年轻人帮忙维持秩序、发放赠品。
一位请过学生帮忙的超市老板跟我说:“找学生挺好的,一是时间灵活,我提前半天说就行;二是年轻人脑子活,学东西快,简单交代一下就能上手。价格嘛,比找正式的公司或者专职人员要划算一些。”
这么看来,这种“马鞍山学生服务随叫随到200元”的模式,倒是恰好填补了市场的一个细小缝隙。它不像专业机构那样正规和昂贵,但又比完全陌生、缺乏信任基础的私人交易多了一层“学生身份”带来的初步信誉担保。
当然了,任何新鲜事物都有需要琢磨的地方。这种随叫随到的服务,虽然灵活,但也挺考验学生的体力和时间管理能力。小陈也承认,有时候接单接多了,会感觉特别累,偶尔还会影响到复习。而且,服务的质量和价格标准目前主要还是靠双方口头约定,缺乏一个很规范的保障机制。
不过,总的来说,这看起来是市场经济下一种挺自然的供需匹配。对于学生们来说,能相对自由地赚取一些生活费用,积累点社会经验;对于需求方来说,则多了一个方便、快捷的问题解决渠道。
下次你在马鞍山的街头,看到行色匆匆、好像在赶时间的年轻人,说不定他们就是正在去完成某个“随叫随到”订单的路上。这个世界,赚钱和解决问题的方式,真是越来越多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