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山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,保山附近初中生约500一次
这两天在朋友圈里,总能看到有人在转发对于“保山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”的消息,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啥补习班或者夏令营的广告呢。后来仔细一打听,这事儿还真不是那么简单。
说起来啊,咱们这地方虽然不算大城市,但年轻人接触网络的机会可一点不少。现在的初中生,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那是标配了。放学回家的路上,经常能看到他们叁五成群地站在路边,一边刷着短视频,一边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什么。
这事儿怎么传开的
我问了几个相熟的家长,他们都说最近也听说了“保山附近初中生约500一次”这样的说法。张阿姨家的孩子上初二,她说有天晚上给孩子收拾书包,发现孩子和同学聊天记录里就提到了这个。当时她还以为是什么游戏点卡或者零食代购呢。
后来仔细一问才知道,原来是一些社会上的年轻人,通过社交软件联系初中生,说是帮他们介绍兼职赚钱的活儿。具体做什么呢?就是在周末或者放假的时候,去某些场所帮忙发传单、做促销,一次给500块钱报酬。这个数目对初中生来说,确实挺有吸引力的。
我邻居家那个刚上初叁的小明就说,他同学里有好几个人都去试过。有的说是去新开的奶茶店门口招揽顾客,有的说是去商场里帮忙做问卷调查。不过问起具体在哪儿、联系人是谁,这些孩子都说得含含糊糊的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前阵子看到的新闻,外地也有类似的情况。表面上说是兼职工作,实际上可能会让孩子们接触一些不太安全的环境。特别是“保山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”这样的说法,听起来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。
家长们的担忧
李大哥的儿子今年刚上初一,他说最近特别担心孩子放学后的行踪。“现在的孩子主意大着呢,你说东他往西。五百块钱对他们来说可是大数目,万一背着家长偷偷去参加这种来路不明的兼职,遇到危险可怎么办?”
这话说得在理。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,既想证明自己长大了,又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。面对这样的诱惑,很容易就心动了。而且他们这个年纪,往往不会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想明白,只觉得能赚钱就是本事。
我认识的一位班主任王老师也说,最近在班里做过摸底,发现确实有学生参与过这种“保山附近初中生约500一次”的活动。问起来源,都是在某个社交平台上看到的招聘信息,联系人都用网名,见面地点也经常变来变去。
说实话,这种工作模式听起来就不太正规。正规的兼职都会签个简单的协议,至少也要留下负责人的联系方式。可这些所谓的“高薪兼职”,连个固定联系人都不愿意透露,这正常吗?
王老师说她已经提醒过学生们,任何需要提前交押金或者见面地点很偏僻的兼职都要特别小心。但现在这些招人的也很精明,他们不收取任何费用,见面地点也选在人流量大的地方,这就让学生们放松了警惕。
其实啊,我倒不是反对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点兼职。适当的社会实践对成长有帮助,但关键是要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,选择正规、安全的途径。而不是这样偷偷摸摸的,连具体做什么都说不清楚。
这事儿说到底,还是得靠家长多留心,老师多提醒。平时多跟孩子聊聊天,知道他们在想什么、在做什么。也要教会他们辨别是非,明白什么钱能赚,什么钱不能碰。
毕竟孩子的安全最重要,你说是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