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原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开原学生800元通话叁小时
最近在开原,有个事儿悄悄传开了。你听说没?有个初中生,花800块钱打了整整叁个小时的电话。这事儿听起来有点离谱对吧?我当时第一反应也是:现在谁还打电话啊,不都发语音消息吗?再说了,800块够充一年话费了。
其实这事儿是我邻居家孩子小军干的。他妈发现手机话费不对劲,一查账单,人都懵了——就一通电话,从晚上八点打到十一点,话费整整扣了800块。她拿着账单来找我时,手都在抖:“这孩子是不是遇上诈骗了?”
那个不寻常的夜晚
后来我们才搞明白,那晚小军打给的是他小学班主任王老师。王老师去年调到外地教书去了,平时就靠微信联系。可那天不知道怎么了,小军非要打电话,而且一打就停不下来。
我问小军为啥非要打电话,还打这么久。这孩子低着头搓了半天衣角才说:“微信上说话,总觉得隔着什么。王老师的声音听起来跟以前不一样了,好像老了。”他说到这儿停顿了一下,“而且,有些话打完字又删了,不如直接说出来痛快。”
这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。想想也是,现在咱们发消息是方便了,可那些打了又删的话,可能才是心里最真实的念头。
小军说,这叁个小时里,他们聊了很多“没用”的东西——王老师家阳台上的花开了,小军最近学会了做蛋炒饭,还有班里那个总爱揪女生辫子的男生现在怎么样了。聊着聊着,小军突然想起小学时,有次他摔破了膝盖,王老师背他去医务室的事。“这事儿要在微信上说,可能就发个‘记得您以前对我很好’,但打电话时,我听见王老师笑了,她说她早忘了。”
这个开原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故事,让我想了很久。小军这800块钱,真的花亏了吗?
现在想起来,我们好像都习惯了用最省钱的方式维持关系——群发祝福,点赞之交,收藏了无数“改天约”却再没下文。小军这通电话,像是给这种习惯狠狠撞了一下腰。
开原学生800元通话叁小时这件事,表面上看起来是孩子不懂事乱花钱,但仔细想想,也许他买到了我们舍不得买的东西——叁个小时完全属于两个人的交流,没有任何表情包能替代的真实笑声,还有那些在沉默中自然流淌的想念。
小军妈妈最后没责怪孩子,她把那张800块钱的话费单贴在冰箱上。她说每次看到就会想起:有些东西,价格标签衡量不了它们的价值。
这事儿在开原传开后,听说不少人都开始给很久没打电话的人拨个电话。虽然不至于打叁个小时,但哪怕十分钟,也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。也许在某个角落,正有另一个开原学生进行着800元通话叁小时这样的真心交流,谁知道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