莆田大学城哪个胡同便宜,附近哪条巷子实惠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22:04:58 来源:原创内容

学生们叁叁两两走在林荫道上,书包斜挎在肩头,讨论着晚上去哪解决温饱问题。这大概是莆田大学城傍晚最常见的景象了。“哎,你说学校后门那几条巷子,哪家最划算啊?”一个戴眼镜的男生用胳膊肘碰了碰同伴。这话匣子一打开,可算是问到了点子上。

要说在大学城周边找吃的,同学们最关心的无非两件事:味道要过得去,价钱得对得起钱包。我刚来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,跟着高年级的学长混了几次,才慢慢摸出门道。学校东门出去往右拐,那条叫学子巷的地方,藏着不少惊喜。

巷子深处的老味道

记得第一次走进学子巷,差点被那家“老陈拌面”的香味勾了魂。店面不大,就五六张桌子,老板是个憨厚的中年人。他家的招牌拌面才卖八块钱,分量却实在得很。面条劲道,酱料是独家秘方,再配上几片卤肉,简直了。关键是,加面不加价,这对正在长身体的大小伙子来说,太重要了。

往巷子深处再走走,你会闻到一股熟悉的油炸香——那是“李阿姨炸串”的摊位。素串一块五,肉串叁块,价格十年没怎么变过。李阿姨总是笑眯眯的,手法利落地翻动着锅里的串串。“学生娃娃读书辛苦,要吃好点。”她常这么说。她家的炸年糕外酥里糯,刷上特制酱料,是很多女生下课后的必买单品。

说到正餐,就不能不提“小四川”。虽然店面其貌不扬,但他家的宫保鸡丁盖饭绝对是性价比之王。十五块钱,满满一盘,鸡肉比黄瓜丁还多。老板是四川人,调料都是从老家寄来的,那麻辣味儿特别正。每次去都能碰到熟面孔,大家心照不宣地交换个眼神——英雄所见略同嘛。

转角遇到新发现

不过要说便宜,还得往小巷子的岔路里钻。那次我为了躲雨,偶然拐进了学子巷旁边的一条窄巷,意外发现了“阿婆粥铺”。说是粥铺,其实就摆在居民楼的一楼窗口。阿婆熬的白粥稠稠的,配上她自制的萝卜干,两块钱就能喝一大碗。有时候晚上学习晚了,不想吃太油腻的,来这里喝碗粥,整个人都舒坦了。

这条窄巷里还有家“兄弟炒饭”,是两个年轻小伙开的。他们创意十足,经常推出些新奇口味的炒饭。最受欢迎的是八块钱的“随心配”,你可以自己选叁种配料。我特别喜欢他家的酸豆角,和米饭一起炒特别开胃。两个老板很健谈,经常和学生们聊天,店里氛围特别好。

说到莆田大学城哪个胡同便宜,每个学生心里都有本自己的账。有人觉得学子巷的烧腊店划算,十八块钱的双拼饭肉量十足;有人偏爱后街的麻辣烫,按斤称重,素菜才一块钱一两。其实说到底,在这些巷子里转悠,最重要的不是找到最便宜的那家,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口味和预算的那家。

现在偶尔回大学城,还是会特意去那些巷子里转转。老陈的拌面还在卖,李阿姨的炸串摊前依然排着队,只是多了几家新店铺。学生们换了一茬又一茬,但对实惠美食的追求从来没变过。或许这就是大学城周边巷子独特的魅力——它们用最朴实的价格,温暖着一代又一代学子的胃和记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