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源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万源男人偏爱的小巷
万源男人偏爱的小巷
老张把摩托车停在小巷口的梧桐树下,车还没熄火,巷子深处就飘来花椒爆锅的香气。他深深吸了口气,这条宽不过叁米的小巷子,藏着他们这群老哥们心照不宣的快乐。
你说怪不怪?现在商场里的餐馆装修得亮堂堂的,可我们这些在万源生活了半辈子的男人,偏偏就爱往这些旧巷子里钻。可能是年纪大了,就念旧。老城墙拆了,老街道宽了,就剩下这些弯弯绕绕的小巷子,还留着点过去的味道。
巷子中段那家"老陈蹄花",开了二十多年。招牌被风雨洗得发白,但每天傍晚,店里那几张木桌总是坐得满满当当。老板认得每个熟客,见到老张就喊:"今天蹄花炖得耙哦,给你留了后腿肉。"这种熟稔,是扫码点餐永远给不了的。
其实想想,万源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喜欢的哪只是吃的呢?上周叁下雨,我在巷口碰见老王,他提着刚买的卤菜,我们就在屋檐下站着聊了半小时。要是在大马路上,谁有这闲心?车来车往的,说话都费劲。
巷尾的剃头铺子更有意思。老师傅用的还是老式推子,墙上贴着九十年代的女明星画报。老李每个月都来,他说在这剃头能找回叁十岁的感觉。我猜啊,他是喜欢那种慢悠悠的节奏——剃个头,泡杯茶,和老师傅聊聊城里的新鲜事。
这些小巷子像个时间胶囊,把那种邻里街坊的热乎气儿封存了下来。昨天路过五金店,看见刘叔在教年轻人怎么修门锁,那耐心劲儿,跟他当年在厂里带徒弟一模一样。这种情景,现在可真不多见了。
有时候下班累了,我宁愿绕路也要从这些小巷子穿过去。青石板路不太平整,摩托车颠簸着,反而让人放松。两边的老房子阳台上,晾着各色衣服,偶尔能听见谁家电视在放新闻联播。这些寻常的生活气息,莫名地让人踏实。
我儿子总说我守旧,说这些小巷子迟早要拆。可能他说得对,但至少现在,我们还能在这些弯弯曲曲的巷子里,找到点自在,找到点熟悉的人情味。这就够了,你说是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