儋州100米内学生约,附近学子相约相聚
最近路过儋州那大一小附近,发现个挺有意思的现象。下午四点半刚过,校门口百米内的人行道就渐渐热闹起来。几个系着红领巾的孩子蹲在榕树底下,脑袋凑在一起叽叽喳喳:“明天早读课交换贴纸吧?”“我家有新出的奥特曼卡册!”
穿黄色卫衣的小胖子突然从书包里掏出个东西:“你们看!我表哥从海口带的椰丝糕!”塑料包装撕开的哗啦声里,混着孩子们惊喜的欢呼。穿校服扎马尾的女孩小心掰了一小块,眼睛瞬间亮起来:“真的比小卖部卖的好吃!”
百米内的秘密基地
往前再走二十米,文具店门口的遮阳棚底下,五六名中学生模样的少年正围坐着。穿篮球服的男生把书包搁在膝盖上当桌子,草稿纸上密密麻麻写满公式。“这个二次函数题老陈讲太快了,谁听懂了?”戴眼镜的女生拿起自动铅笔,在图上画了条辅助线:“你看,把这两个点连起来……”
旁边穿运动鞋的男生突然插话:“周末去人民广场打羽毛球?听说新开了家清补凉。”这个提议立刻得到叁四声响应。有个一直沉默的女生抬起头,扶了扶眼镜:“我知道那家,他们家用红糖水打冰沙。”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里,隐约听见有人咽了下口水。
校门斜对面的奶茶店,老板娘正把新熬的珍珠倒进保温桶。两个高中生坐在高脚凳上,吸管戳着杯底的芋圆。“高叁的学长说,去年暑假他们就是在这家店组的学习小组。”短发女生用吸管搅动着琥珀色的奶茶,“坐这窗边位置,能看见校门口那棵木棉树开花。”
穿校服的男生从作业本上抬起头:“要不要也叫上隔壁班的?他们数学强。”玻璃门上挂的风铃叮叮当当响,老板娘把调好的柠檬茶递给外卖小哥,转身又在黑板上写下“今日特价:鹧鸪茶冻”。
其实细想起来,这些儋州100米内学生约的场景,藏着比我们想象中更丰富的东西。不仅是约着写作业或玩耍,更像是用这种方式,在校园和家的间隙里,慢慢搭建属于自己的小天地。那些隔着课桌传递的小纸条,最终变成了放学后实实在在的“待会儿见”。
穿黄色卫衣的小男孩开始收拾散落一地的文具。中学生把演算纸折成方块塞进书包,约好周六上午九点人民广场见。奶茶店里的高中生扫码付了钱,商量着明天谁带英语试卷来。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,校工已经开始拖着推车整理操场。
记得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。放学不着急回家,总要在学校附近磨蹭会儿。有时候是为一颗玻璃弹珠,有时候是为讨论昨晚动画片的剧情。现在看着这些孩子,突然觉得有些东西其实没变。只是弹珠变成了卡册,动画片变成了网络视频,但那份想要在放学后多待一会儿,和伙伴们分享点什么的心情,还是一样的。
路灯次第亮起时,文具店老板开始收遮阳棚。最后几个学生勾着肩膀走过斑马线,书包在背后一颠一颠。穿黄色卫衣的小男孩跑向等在街角的母亲,手里还紧紧攥着半块没吃完的椰丝糕。附近学子相约相聚的时光暂时告一段落,但对于明天的约定,已经悄悄埋在了暮色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