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夏18岁学生一小时50元,少年家教一小时50元
最近在本地家长群里,总能看到有人在打听家教信息。有个标题反复出现——"临夏18岁学生一小时50元"。这个价格挺实在的,比培训机构便宜不少。我表姐正好想给初二的儿子找数学辅导,就试着联系了这位同学。
来家里面试的是个清瘦的男生,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,手指还沾着钢笔墨水。他说话时习惯性抿嘴,但讲到数学题眼睛会发亮。"我在学校经常给同桌讲题,"他腼腆地搓着手,"家里条件不太好,想自己挣点生活费。"
试课那天的意外收获
本来担心18岁的孩子教不好,没想到他带着我侄子做了道函数题,方法特别巧。不是直接给答案,而是画了张生活化的图:"你看这条抛物线像不像投篮的弧线?"孩子突然就开窍了。表姐在厨房悄悄跟我说,这比上次请的退休老师教得还明白。
现在这孩子每周来两次,每次临走前都会把草稿纸整理好。有次下雨天,他裤脚湿透地准时赶到,却坚持要先检查完上次布置的练习题。这种认真劲儿,反而让表姐过意不去,总想多塞点水果给他。
其实在临夏这样的地方,很多家庭都愿意请大学生家教。不过现在出现了新情况——优秀的高中生也开始吃香。他们刚经历过中考,对初中知识记忆犹新,解题思路和现在的初中生更能接得上轨。
我邻居上个月请的研究生家教,时薪要120元。对比之下,少年家教一小时50元确实划算。不过家长最看重的还不是钱,是这些年轻老师能和孩子玩到一块儿。他们知道现在学生喜欢什么游戏,追什么动漫,偶尔用这些做例子,抽象的知识就变活了。
当然也有家长担心,孩子会不会因为老师年龄小就不服管?实践证明正好相反。这些少年家教更懂得怎么和青春期孩子打交道,他们不会摆架子,遇到难题会说"这道题我们一起想办法",这种平等交流反而让学生更愿意主动思考。
前几天路过表姐家,听见侄子在房间里咯咯笑。原来是在学几何时,小老师用手机闪光灯照着叁角板,在墙上投出各种形状的影子。"你看平行四边形的影子可以变成正方形,"他转动着模板,"就像变形金刚!"这种教法,教科书上可找不到。
现在临夏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尝试家教工作。有个高叁女生专门辅导英语口语,她用看美剧练出的地道发音,带着小学生玩角色扮演。还有个体育特长生,带着胖墩墩的初中生晨跑,顺带辅导体育达标项目。这些临夏18岁学生一小时50元的服务,正在悄悄改变着本地课外辅导的生态。
不过最让我触动的,是上周在菜市场遇见那位男生。他提着帮母亲进货的蔬菜,怀里还揣着英语单词本。问他为什么这么拼,他笑笑说:"带的家教学生这次月考进步了15名,他妈妈说下学期要继续请我。"夕阳照在他汗湿的额头上,那光芒比任何成绩单都耀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