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施火车站小巷子价格,火车站附近小巷价位
小站旁边的小巷子
那天下午叁点多,我刚从恩施火车站出来,太阳明晃晃地照在广场上。出站的人流推着我不由自主地往前走,心里却琢磨着,先找个地方歇歇脚,吃点东西。抬眼望去,火车站对面那些崭新的招牌,一看就不是我这个临时路过的人该去的地方。
正犹豫着,看到几个拉着行李箱、像是本地人的大哥,拐进了车站右手边的一条小巷子。我心里一动,想着“火车站附近小巷价位应该比较实在吧”,便也跟着走了过去。巷口不宽,刚走进去几步,喧嚣声就像被隔在了外面,温度也好像低了两叁度。
巷子不深,一眼就能望到头,两边是些有些年头的居民楼,底楼都改成了小店。餐馆、小超市、水果摊、手机充电的,应有尽有,生活气息扑面而来。空气中混杂着油烟、水果清香和一点点潮湿的味道,说不上多好闻,但特别真实。
我放慢脚步,边走边看。第一家是个卖炕土豆的小摊,金黄色的土豆在平底锅里滋滋作响,香气直往鼻子里钻。老板是个中年大姐,系着围裙,见我停下便抬头问:“来一份?小份五块,大份八块。”这个价格,确实让人松了口气。
一碗面的价格
继续往里走,看到一家卖合渣拌饭的小店,门口挂着牌子。我心里盘算着,这个在景区起码得叁十往上吧?走近一看,招牌上清清楚楚写着:合渣拌饭,18元。这个恩施火车站小巷子价格,老实说,比我预想的低了不少。
最后,我在一家看起来人挺多的小面馆坐下。老板娘拿着菜单过来,我扫了一眼,一碗地道的恩施豆皮才十块钱。这价格,在火车站周边,真的算是很良心了。等面的工夫,听到隔壁桌几个显然是常跑的司机在聊天,说每次接完客人,都习惯来这儿吃一口,实惠,味道也正。
面的分量很足,汤头浓郁。吃着热乎乎的面条,看着巷子里人来人往,有刚下火车拖着行李来找吃的游客,也有附近居民慢悠悠地出来买菜。这种生活化的场景,和几步之遥的火车站广场,完全是两个世界。
等我吃完准备结账时,发现钱包不见了。心里咯噔一下,浑身上下一通翻找,急得汗都出来了。老板娘看我着急的样子,走过来问:“小伙子,咋啦?”我说钱包可能丢在火车站或者路上了。她摆摆手:“没事,面钱下次再说,你先回去找找看。”
巷子里的人情味
我道了谢,急匆匆原路返回。走到巷口那家水果摊时,摊主大爷叫住了我,手里拿着我的棕色钱包:“是你掉的吧?刚才看你从这儿跑过去。”我愣了一下,连忙接过,里面的钱和证件一样没少。
那一刻,我心里不只是失而复得的庆幸。在这条不起眼的小巷里,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实惠的火车站附近小巷价位,还有一种久违的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。回到面馆,我把面钱付了,又特意多付了十块,算是感谢老板娘刚才的善意。
老板娘却执意把那十块钱塞回给我:“谁还没个难处,我们这小本生意,图的是个回头客,不是这个。”
离开巷子前,我在那个炕土豆摊买了一大份,大姐麻利地给我打包好,还多撒了把葱花。走出巷口,重新回到人来人往的火车站广场,手里的土豆还热乎乎的。回头看看那条安静的小巷,它或许没有光鲜的外表,却有着最实在的价格,和最暖的人心。
如今每次路过恩施火车站,我都会想起那条小巷。它教会我一个道理——有些东西的价值,远不是价格标签能够衡量的。在匆忙的旅途中,能遇到这样一处让人心安的地方,或许比什么都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