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微信附近人400元一次,微信附近广州服务400元
一条朋友圈引发的思考
那天晚上刷朋友圈,突然看到条挺扎眼的动态:“广州微信附近人400元一次,微信附近广州服务400元”。配图是个模糊的夜景,定位在广州天河。我手指顿了下,心里咯噔一声。老李上个月才跟我抱怨,说他表弟来广州找工作,结果在出租屋闷头刷附近的人,莫名其妙被套进去大几千。
这让我想起去年在体育西路边等朋友时,有个小伙子凑过来借火。他攥着手机屏幕在我眼前晃,上面是类似的字眼。看我摆手,他嘴里嘟囔着“现在谁还线下找啊”,转身就蹲回墙角继续戳手机。当时觉得这人真怪,现在琢磨,他可能也是被什么花哨广告给诓住了。
其实微信这个功能本意挺好。初来广州那会儿,我人生地不熟,还真通过附近的人问到过路。但这些年味道慢慢变了,有时候半夜会蹦出些头像暧昧的账号。上回和同事聚餐,隔壁桌几个年轻人就在那交换经验:“要挑傍晚刚下班那阵子加,成功率最高”。听得我们这桌直摇头。
说到广州微信附近人400元这个数,倒让我想起个事儿。堂妹学校最近搞防诈骗讲座,警察叔叔特意提到,现在很多套路就盯着这种心理——把价格定在既不会太肉疼、又让你觉得“试试也无妨”的区间。有个数据挺吓人,光是今年第一季度,广州就拦截了上百起类似诱导转账的案例。
我有个在海珠区开便利店的朋友说得实在:“现在来买烟的年轻人,十个里有八个在刷附近的人。有时候听他们聊天,都在比谁收到的招呼多。”有次他忍不住提醒常客当心骗子,那小伙还挺不屑:“顶多就四百块,能骗到哪去?”结果隔周就耷拉着脑袋来诉苦,说被连环套骗走两个月工资。
其实这种广州微信附近人服务的水比想象中深。之前租房认识个做技术的邻居,他说这些账号多数是批量操作的。有时候你看着像真人朋友圈,其实都是盗图软件生成的。更坑的是现在还有“键盘手”团队,这边你刚通过验证,那边可能同时有五六个人在陪你聊。
去年过年回家,发现连县城的表弟都在玩这个。他神秘兮兮给我看聊天记录,对方开口就是“哥哥要不要特殊服务”。我问他知不知道风险,他满不在乎:“就当充游戏币了”。吓得我赶紧把新闻里那个“见面就被勒索”的案例翻给他看。
现在每次经过珠江新城那些写字楼,看见亮着灯的格子间里,年轻人边加班边刷手机,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。明明都是正经工作的人,偏要往这种坑里跳。上次在白云机场书店,居然有本书教人“如何高效利用附近的功能拓展人脉”,翻了两页就发现不对劲,整本都在打擦边球。
其实要说防范也简单。我后来养成个习惯,看到可疑的直接长按举报。有回举报完两小时就收到腾讯的处理通知,效率比想象中高。而且现在手机管家都能识别这类欺诈链接,上次老李收到个仿冒的酒店预订页面,系统直接弹出红色警告。
昨天路过北京路,听见两个学生妹在奶茶店聊天:“现在谁还信那种明码标价的啊,摆明是坑”。突然就觉得,其实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。只是总有人抱着侥幸心理,觉得那个上当的不会是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