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作品茶上课工作室,同作品茶课堂工作室
昨天路过街角,发现新开了家合作品茶上课工作室。透过玻璃窗,能看到几个人围坐在一起,正专注地摆弄着茶具。这让我想起上周朋友提起的茶艺体验,他说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在工作之余找个地方静心品茶。
其实刚踏进这家工作室时,我还有点懵。满架子的茶罐,各式各样的茶具,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茶香。负责人小李笑着迎上来,递给我一杯刚泡好的凤凰单丛。说来奇怪,那口茶下肚,整个人就放松下来了。
茶香里的相遇
“我们这儿不像传统的茶室,”小李边烫茶杯边说,“更像个大家一起玩茶的地方。”他告诉我,来这里的人五花八门——有上班族、退休老师、大学生,甚至还有带着孩子来的父母。每个人都有自己来这里的理由,但最后都因为对茶的那点好奇留了下来。
坐在我旁边的王姐是这里的常客。她在写字楼里做财务,平时和数字打交道多了,周末就来这里碰碰运气。“第一次来纯粹是因为好奇,”她抿了口茶,“没想到这一坐就是大半年。”她说在这儿认识了不同行业的朋友,有时候喝茶聊天中,还能碰出工作上的新点子。
我注意到角落里有位年轻人在认真记笔记。小李说那是附近美院的学生,来这儿找灵感。“他说茶水的温度和颜色变化,让他想起了水彩画的晕染效果。”这倒是个新鲜角度,我从来没想过品茶还能和画画扯上关系。
从陌生到熟悉
第二次去的时候,我报名参加了他们的基础课程。教茶的陈老师很随和,说话慢悠悠的。“咱们今天不讲究那些复杂的规矩,”他开场就说,“主要是让大伙儿感受下不同茶叶的性格。”这话让人顿时轻松不少。
我们五六个人围坐在一张大茶桌旁,从最基础的绿茶开始尝起。陈老师演示怎么闻香、怎么观色,然后让我们自己动手试试。坐在我对面的小伙子第一次用盖碗,手忙脚乱的,茶水差点洒出来。大家都笑了,气氛一下子活络起来。
“其实每个人刚开始都这样,”陈老师不紧不慢地重新给他斟上茶,“多试几次就顺手了。品茶这事,急不得。”他说这话时,窗外恰好有阳光照进来,把他手边的茶汤映得晶莹透亮。
说来也怪,就这么重复着烫杯、投茶、注水的动作,心里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还真的慢慢沉淀下来了。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有人会把品茶叫做“移动的冥想”。
茶室外的故事
第叁次去的时候,我遇到了件有趣的事。那天本来是要学乌龙茶的冲泡技巧,结果聊着聊着,话题就跑偏到了一位学员的创业项目上。她正在做茶文化相关的文创产物,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设计师。没想到同桌喝茶的客人里,正好有做平面设计的。
“要不我们试试合作?”设计师掏出手机给她看自己的作品集。两个人越聊越投机,最后干脆挪到旁边的小茶桌继续讨论。小李见状,只是笑笑,又给他们续了壶茶。“这种情况很常见,”他悄声对我说,“我们这间同作品茶课堂工作室,有时候更像是个交流平台。”
确实,我渐渐发现来这里的人,除了学茶艺,更多是享受这种轻松自在的交流氛围。没有明确的功利目的,就是单纯地坐在一起喝喝茶、说说话。但这种随性的互动,反而催生了不少有趣的联结。
临走时,我看到墙上贴满了活动照片——有茶会、读书分享,甚至还有小型手作市集。原来这家工作室早就超出了单纯教茶艺的范畴,成了社区里一个小小的文化据点。
如今我成了那里的常客。每次推门进去,熟悉的茶香扑面而来,就像是去见一群老朋友。有时候什么都不做,就安静地坐在角落里看别人泡茶,也能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治愈。或许这就是茶的魅力吧,它不急着告诉你什么大道理,只是静静地在那里,等着你去发现属于自己的那份滋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