汕头品茶课程工作室,潮州工夫茶艺研习社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5:31:48 来源:原创内容

说到潮汕的茶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“工夫茶”这叁个字。记得我第一次看长辈泡茶,那套行云流水的动作真是把人看呆了——烫杯、高冲、低洒、刮沫、淋盖,每一步都像有讲究,不像随便泡杯茶那么简单。

在汕头品茶课程工作室里,老师傅会一边演示一边念叨:“工夫茶,工夫茶,重点就在‘工夫’上。”这里的工夫,可不光是时间,更是那份用心和手上的细腻活儿。他们常说,茶叶好不好固然重要,但冲泡的功夫不到位,再好的茶叶也泡不出那个味儿。

从一杯茶里品出的门道

我有个朋友去年在潮州工夫茶艺研习社学了一个月,回来像变了个人。以前他泡茶就是茶叶加水,现在可讲究了——先是温壶温杯,说是让茶具“醒”过来;投茶时要听声音,判断干度;冲水时手腕要灵活,让茶叶在壶里打转。
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他学会了看茶汤。他说不同的茶,汤色要求不一样。比如单丛要金黄透亮,熟普要红浓明亮。有一次他泡茶给我喝,指着杯里的茶汤说:“你看这‘金圈’,多漂亮。”我这才知道,原来好茶汤的边缘会有一圈金色的光晕。

在汕头品茶课程工作室,老师们不仅教技法,更教你怎么去品。他们说,喝茶不能光喝不品,要感受茶汤在口腔里的变化——入口是苦是甜?过喉是涩是滑?回甘快不快?香气在嘴里能留多久?这些都需要静下心来慢慢体会。

茶桌上的那些讲究

潮汕人泡茶,桌上的小物件都各有用途。比如那个闻香杯,可不是随便摆着好看的。老师会教你,品茶前先闻香,好的单丛茶有天然的花果香,那是做不出来的。

还有“关公巡城”“韩信点兵”这些招式名字,听起来像武功秘籍,其实是倒茶的手势。关公巡城是说茶壶要沿着茶杯来回倒,让每杯茶的浓度均匀;韩信点兵是最后那几滴最浓的茶汤也要滴干净,不能浪费。这些老传统里,藏着前人总结的智慧。

我记得在潮州工夫茶艺研习社上课时,老师特别强调“茶叁酒四”的说法——喝茶最好叁人,喝酒可以四人。为什么呢?因为一泡茶通常分叁杯,人多了茶就淡了,味道就不对了。这种细节,不学还真不知道。

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,能静下心来泡一壶工夫茶的人不多了。但在汕头品茶课程工作室里,总能看到年轻人来学习。他们说,刚开始是好奇,后来是真的爱上了这份慢下来的感觉。一杯茶的时间,足够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。

有位老茶客说得挺在理:“工夫茶教的不仅是泡茶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。”是啊,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的时代,能耐心地把一件事做细致,本身就很珍贵。也许这就是为什么,这套古老的泡茶方法能一直传承到现在,而且越来越多人愿意去学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