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国品茶海选自带工作室,安国茗茶精选自备工坊
这几天路过老街,发现转角处新开了家挺特别的茶室——安国品茶海选自带工作室。木招牌上这几个字让我停下脚步,心里琢磨着:这名字取得真有意思。
推门进去,茶香扑面而来。店主是个穿着棉麻衫的年轻人,正不紧不慢地烫着茶杯。看我好奇张望,他笑着指指墙上的介绍板:“我们这儿和普通茶室不太一样,客人可以自带茶叶来品鉴。”
自带茶叶的乐趣
原来这儿的特色就是让茶友们把自己收藏的茶叶带来,在专业茶师指导下冲泡品评。店主边说边拿出他们工作室准备的茶样,从安化黑茶到武夷岩茶,琳琅满目。“每个人带来的茶都藏着一段故事,”他泡着茶,语气温和,“上周有位老先生带了包受潮的老普洱,我们一起用紫砂罐慢慢醒茶,叁天后那股陈香又回来了。”
坐在旁边的茶友插话:“我就是冲着这个来的。家里屯了不少茶,但自己总泡不出那个味儿。在这儿既能学到冲泡技巧,还能认识懂茶的朋友。”他小心地从包里取出个锡罐,里面是他去年在茶山亲手采制的龙井。
工作室每月还会举办品茶交流活动,这就是“海选”的由来。茶友们带来各式茶叶,盲品打分,选出当月的“茶王”。这个过程特别有趣,有时候不起眼的包装里藏着惊艳的好茶。
另一个选择:自备工坊
聊得正欢时,店主提到他们最近开了姊妹店“安国茗茶精选自备工坊”。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相似,但侧重点有所不同。工坊那边更注重茶叶制作体验,客人可以参与揉青、炒茶这些工序。
“虽然两个地方都鼓励客人自带茶叶,但我们工作室更侧重品鉴交流,而工坊那边嘛...”他想了想,“更像是让爱茶人亲手打造属于自己的茶。上个月有对夫妻在那儿做了批茉莉花茶,说是要留着女儿出嫁时招待客人。”
这时水壶咕嘟咕嘟响起来,他娴熟地关火冲泡。茶汤在玻璃公道杯中呈现出琥珀色的光泽。“其实无论工作室还是工坊,都想让大家重新发现喝茶的乐趣。现在人太忙了,好茶都放在柜子里积灰。”
窗外天色渐暗,茶室里的客人却渐渐多了起来。有位阿姨提着竹编茶盒进门,熟络地和店主打招呼:“今天带了朋友来,她总说我的凤凰单丛泡得不好喝,你来给评评理。”
看着他们围坐在茶桌旁,我突然理解这种模式的妙处。茶不再只是商品,而是连接人与人的媒介。每个人带来的不只是茶叶,还有他们的品味、故事和热情。
离开时,店主送我到门口。夜色中,那块“安国品茶海选自带工作室”的招牌显得格外温暖。我想,下回也该把家里那饼舍不得拆的普洱茶带来,听听它会遇见怎样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