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18岁学生一小时50元,广州18岁学生50元一小时
这两天刷手机,总能看到“广州18岁学生一小时50元”这个话题,心里还挺好奇的。你说现在这些年轻人,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呢?
我有个表弟就在广州读大学,前两天跟他聊起这个。他笑着说,这在他们同学里挺常见的。五十块钱说多不多,说少不少,刚够看两场电影,或者在学校食堂吃叁四顿饭。
这钱到底花在哪儿了
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我表弟告诉我,这五十块钱能买到的东西可多了。有的是请学长学姐帮忙补习功课,有的是找同学教弹吉他,甚至还有陪练口语的。“广州18岁学生50元一小时”这个价码,在校园里差不多成了个标准行情。
我问他,那你会去赚这个钱吗?他挠挠头说,上学期还真试过。他英语不错,就在宿舍楼下贴了张纸条,写着“四级冲刺辅导,一小时五十”。没想到真有几个同学来找他。
“第一次可紧张了,”表弟回忆道,“本来以为就是讲讲题,结果还得帮人家制定学习计划,分析错题原因。那一个小时过得特别充实,感觉自己真的帮到了别人。”
听他这么说,我忽然觉得,这已经不单纯是钱的问题了。
背后的故事
后来我又打听了一圈,发现这个“广州18岁学生一小时50元”的现象,背后还真有点意思。有个女生在教跳舞,她说最开始纯粹是喜欢,后来找她学的人多了,才象征性地收点费。“要是免费教,反而没人当真了。”她这么解释。
还有个男生更特别,他提供的服务是“陪逛图书馆”。听起来有点怪是吧?但真的有人需要。他说有些同学自制力差,一个人就是学不进去,花五十块钱找人陪着,互相监督。“这钱花得值,效率翻倍。”他的客户这么评价。
想想也是,在这个年纪,大家既想自力更生,又还在摸索阶段。五十块钱不多,刚好是个让人能轻松尝试的数字。失败了不心疼,成功了更有信心继续。
我表弟现在每周固定带两个学生,一个月能挣八百块左右。他说这笔钱他从来不乱花,都存起来买书和专业课需要的材料。“花自己挣的钱,感觉特别踏实。”
说到这儿,我倒想起自己上大学那会儿了。那会儿我们也兼职,不过都是去餐厅端盘子,或者发传单。现在的孩子显然更有想法,懂得把自己的知识变成价值。
当然啦,也不是所有人都理解。有人觉得同学之间互相帮忙还要收费,太不近人情。但我问过的这些学生都说,正是这种平等的交换,让彼此都能认真对待。收了费,就得对得起别人的信任;付了钱,也会更珍惜学习的机会。
不知不觉聊了这么多。其实“广州18岁学生50元一小时”这个话题,说小很小,就是年轻人赚点零花钱;说大也大,它反映了现在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识,还有他们与人交往的方式。
也许再过几年,这个价格会变,这些学生会毕业,但这段用知识和时间换取价值的经历,应该会一直留在他们的记忆里。毕竟,谁都是从那个年纪过来的,都懂得第一次靠自己的能力赚钱时,心里那种既紧张又自豪的感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