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兴大学校鸡的暗号,嘉兴校园鸡的暗语
校园里的神秘暗语
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的。前几天在学校后门的小吃街买烤冷面,听见两个女生边排队边聊天。一个说:“今天‘校鸡’的暗号你拿到了吗?”另一个捂着嘴笑:“拿到了,差点对不上!”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,手里的烤冷面顿时不香了。这“校鸡”到底是个什么神秘组织?
后来我留了个心眼,发现这词在校园里出现的频率还挺高。在图书馆自习室,有人传纸条写着“老地方,校鸡暗号”;在篮球场边,几个男生击掌时低声说了句“今晚校鸡见”。这让我越来越好奇——难道全校就我一个人蒙在鼓里?
经过几天的暗中观察,我总算摸清了点门道。原来所谓的“嘉兴大学校鸡的暗号”,压根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事儿。这事得从学校后山那片荒地说起,去年学校搞基建,把那儿改造成了小动物保护区。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有只特别漂亮的红腹锦鸡在那儿定居了。
这锦鸡可神了,每天傍晚五点半准时出现在东边的竹林里。要见它还得讲究时机,得在下过小雨的傍晚,而且不能太靠近。学生们为了方便互相通知见面时间,就发明了一套暗号。比如“今天食堂有鸡腿”代表天气晴好不见面,“图书馆空调坏了”代表可能要下雨值得期待。
最绝的是,要引它出来还得对暗号。得学叁声布谷鸟叫,间隔要均匀,不能太急也不能太慢。我第一次去的时候,蹲在竹林边上等了半个多小时,腿都麻了。正当我要放弃时,忽然听见旁边树丛里传来标准的布谷鸟叫。我赶紧回忆着别人教的方法,试着回应了叁声。
你说神奇不神奇?没过两分钟,那只红腹锦鸡还真从竹林深处踱步出来了。它拖着长长的尾羽,在夕阳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,一步一步走得特别优雅。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,为什么这么多同学愿意守着这个秘密。
后来我还发现,这套“嘉兴校园鸡的暗语”还在不断升级。现在不光有见面的暗号,还有了安全暗语。要是发现有人带着专业相机想偷拍,就会传出“今天查寝”的暗号;要是保护区来了流浪猫,暗号就变成“自习室满座了”。这些暗语在同学们之间口口相传,成了我们心照不宣的小秘密。
说来也怪,自从知道了这个秘密,走在校园里感觉都不一样了。看见有人突然学鸟叫不会觉得奇怪,听到莫名其妙的对话也能会心一笑。这种默契让素不相识的同学之间,多了种特别的联结。有时候在食堂排队,听见有人提起“校鸡”两个字,互相看一眼就能认出来是“自己人”。
其实想想,大学生活里需要这样的小秘密。它不伤害任何人,反而给忙碌的学习生活添了点诗意。现在我也成了传播暗语的一员,昨天还教了个大一新生怎么辨认锦鸡的踪迹。看着他认真记笔记的样子,我突然觉得,这或许就是校园文化最生动的样子——不需要刻意传承,却在细微处自然生长。
那只红腹锦鸡现在过得挺自在,偶尔还能看见它带着雏鸟在竹林里散步。而对于“嘉兴大学校鸡的暗号”的故事,还在继续被书写着。说不定再过几年,这就会成为嘉兴大学最特别的校园传说之一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