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江泄火的小巷子,九江清凉小巷的角落
九江的夏天总是闷得让人透不过气,柏油马路被晒得软绵绵的,连知了都叫得有气无力。这时候,老九江人总会默契地钻进那些七拐八弯的小巷子。这些巷子啊,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,把燥热一点点疏散开。
我常去的那条巷子没有名字,街坊邻居都管它叫"泄火巷"。这名字听着直白,却特别传神。巷口常年摆着个卖绿豆汤的摊子,那股带着薄荷味的凉气,隔老远就能闻到。往里走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溜光,两侧斑驳的墙壁上爬满了青苔,用手一摸,湿漉漉的凉意就顺着指尖往心里钻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下午四点多,巷子开始活泛起来。剃头师傅老陈把躺椅搬到梧桐树下,手里拿着推子不紧不慢地忙活。隔壁王奶奶端着竹篾簸箕出来择菜,豆角落在盆里发出清脆的响声。最热闹的要数巷尾那口老井,井水冬暖夏凉,这时候总围满了人。打上来的水装在玻璃瓶里,瞬间就蒙上一层白雾。
住在巷子深处的李大爷最爱在井边摆棋局。他常说:"这条九江泄火的小巷子比空调房舒坦,空调吹的是硬风,这儿吹的是活风。"确实,穿堂风经过各家院落,带着茉莉花香、厨房里飘出的饭菜香,还有井水的清冽,这些味道混在一起,就成了独属于这条巷子的夏天。
记得有回正午,我贪凉躲在巷子阴凉处吃冰棍。收废品的老张骑着叁轮车经过,车把上挂着的收音机咿咿呀呀唱着黄梅戏。他看见我汗流浃背的样子,笑呵呵地递过来一条湿毛巾:"擦把脸,心静自然凉。"那毛巾是用井水浸过的,贴在脸上瞬间驱散了暑气。
要说这条九江清凉小巷的角落最迷人的时候,还得是黄昏。夕阳把半边天空染成橘红色,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晚饭。炒辣椒的香气混着瓦罐煨汤的鲜味在巷子里飘荡,谁家窗口传出新闻联播的前奏曲,还有母亲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呼唤声。这些声音和味道交织在一起,织成了最朴实的生活图景。
偶尔会遇见摇着蒲扇的老人们坐在门槛上聊天,说这条巷子曾经的模样。他们说以前的夏天更热,但邻里关系更近。张家做了凉面会给李家端一碗,王家的西瓜总要分给邻居尝尝。现在虽然家家都有了空调,但这份人情味还留在这条九江泄火的小巷子里,像井水一样清凉甘甜。
夜深了,巷子渐渐安静下来。只有蛐蛐在墙角鸣叫,还有晚归的人轻轻的脚步声。这个时候最适合坐在石阶上发呆,让夜风轻轻拂过脸庞。白天的燥热彻底消散了,连心里那点烦闷也不知去了哪里。这条看似普通的巷子,就这样用最温柔的方式,安顿着每一个走进来的人。
如今城市越来越新,高楼越来越多,但这条老巷子依然固执地保持着原来的样子。它不言语,却用满墙的爬墙虎、清凉的井水、斑驳的树影,为喧嚣城市保留着一处喘息的角落。或许明天,我又会不自觉地走进这条九江清凉小巷的角落,就为那份恰到好处的凉意,和藏在市井烟火里的温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