漯河大学城约找学生,漯河高校区寻访学子信息
这几天路过漯河大学城,看着叁五成群的学生从校门走出来,突然想起朋友托我打听的事。他弟弟明年高考,想提前了解下这边的学习氛围。这事儿说来简单,真要做起来倒让人有点不知从哪儿入手。
校门外的小吃街飘着饭菜香,几个学生正围在煎饼果子摊前说笑。我凑过去搭话,说起选专业的烦恼,没想到他们特别热情。穿蓝色卫衣的男生指着不远处的教学楼:“咱学校机电专业挺强的,实训车间都是新设备。不过得想好,画图课作业特别多。”他边说边比划,旁边戴眼镜的女生笑着补充:“文科的话,我们学院新媒体课程挺有意思,上周还在拍短视频呢。”
校园里的意外收获
跟着学生往里走,红砖外墙的教学楼在夕阳里特别好看。路过篮球场时,刚好看到一场比赛,欢呼声此起彼伏。坐在场边的学生告诉我,每年新生季各社团招新才热闹,舞蹈社、辩论队摆满小桌子,师兄师姐们使出浑身解数“抢人”。
在教学楼走廊里,遇到位正要下班的老师。听说我想了解学校情况,她放慢脚步:“现在学生条件好了,图书馆新开了研讨区,小组讨论不用再挤在食堂了。不过他们还是喜欢去后街那家咖啡馆,说是氛围好。”她笑着推推眼镜,“要说不足嘛,南区宿舍离教学楼确实远了点,早上第一节课总有人踩着点冲进来。”
走在林荫道上,看见布告栏贴满了活动海报——创业大赛、学术讲座、校园歌手选拔。两个女生正商量着报名事项,梳马尾的姑娘有些犹豫:“学生会的活动会不会耽误复习?”她的同伴翻着手机日历:“咱们把时间规划好就行,听说参加比赛还能加创新学分呢。”
转到食堂时正好是晚饭时间,随手找了个靠窗的位置。旁边桌的几个 engineering 学生在讨论课程设计,桌上摊着图纸。穿格子衬衫的男生咬着笔帽:“这个结构还得改,明天去实训楼再测一次数据。”他的同伴夹了块红烧肉:“先吃饭,晚上我跟你一起去,那边九点才关门。”
天色渐暗,教学楼亮起星星点点的灯光。透过窗户能看到自习室里埋头看书的身影,走廊上有学生小声背着英语。篮球场换了夜灯,依然有人在打球,运球的声音在夜色里格外清晰。
回程时又经过那条小吃街,夜市刚刚开始热闹。卖奶茶的阿姨正和熟客聊天:“你们这届是不是快实习了?”学生点点头,吸管搅着杯里的珍珠:“下周要去校企合作单位参观,有点紧张又有点期待。”
这趟漯河高校区寻访学子信息的经历,让我想起自己上大学那会儿。虽然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,但年轻人眼里的光芒都是一样的。朋友弟弟的事情总算有点眉目了,不过具体怎么选,还得看他自己更看重什么。这儿的学术氛围、校园生活都挺有特色的,确实值得好好考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