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原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车站后街的小胡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3:46:32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下午叁点半,我站在开原火车站出站口,盯着手机地图上那条被标记为“车站后街的小胡同”的细线。阳光斜斜地打在老火车站的黄墙上,影子拉得老长。

说真的,我原计划直接去宾馆的。可鬼使神差地,脚步一拐就绕到了站后。这条开原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比想象中还要窄,两侧的红砖墙挨得很近,墙头上还探出几丛野草。

巷子里的声音

刚走进去就听见“叮叮当当”声。循着声音望过去,是个修自行车的老大爷,他正敲打着什么零件。我凑近看了看,他头也不抬:“找人的?”我摇摇头说随便走走。他这才抬眼,笑得皱纹都挤在一起:“这巷子啊,没啥看的,就是些老住户。”

再往里走,确实像他说的。晾衣绳从这边窗户牵到对面,挂着的衬衫还在滴水;有个大妈坐在门槛上摘豆角,塑料盆搁在膝盖上;几个小孩追逐着跑过,书包在背后一颠一颠的。这些寻常景象,不知怎的让人觉得特别踏实。

空气中飘着饭香,估计是谁家开始准备晚饭了。这种味道,和现在小区里统一的抽油烟机味儿不一样,是那种实实在在的、带着烟火气的香。

车站后街的小胡同的前世今生

巷口有个小卖部,老板正闲着呢。我买了瓶水,顺口问起这条车站后街的小胡同的历史。他立刻来了精神:“这巷子啊,比我岁数都大!最早是给铁路工人住的,后来慢慢就成了现在这样。”

他指着巷子深处:“你看那几棵老槐树没有?我小时候就在那儿乘凉。现在树荫底下改成了停车位,时代变了嘛。”他说着叹了口气,但很快又笑起来,“不过也好,至少巷子还在,没被拆掉盖大楼。”

确实,站在巷子里往外看,能看见远处的高楼轮廓。而这条巷子像是被时光遗忘的角落,还保留着某种慢节奏的生活气息。

有个推着自行车卖豆腐的大爷经过,摇铃铛的声音清脆得很。小卖部老板说:“他在这条巷子卖了叁十年豆腐,风雨无阻。”这种坚持,在别处已经很难见到了。

转角遇到的故事

我继续往深处走,在一处拐角发现了个修鞋摊。老师傅戴着老花镜,正一针一线地缝补一只皮鞋。旁边等着的大姐说,她搬去新城好几年了,还是习惯回来这里修鞋。“别处找不到这么细致的活计了,”她说,“而且师傅记得每个人的脚型。”

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家门口的那个修鞋匠,他也是这样,总能在鞋子里垫个恰到好处的鞋垫,走起路来特别舒服。这些老手艺人,他们懂得不仅仅是手艺,还有一种对人的理解。

老师傅修好了鞋,用布仔细擦干净,然后递过去。那个动作里的郑重,像是在完成什么重要的仪式。

天色渐渐暗下来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。不是那种很亮的路灯,而是每家每户窗户里透出来的、颜色各异的灯光。温暖得很。

我慢慢往回走,又经过那个修自行车的老大爷。他正在收拾工具,看见我,点头笑了笑。我也点点头,没多说什么。有些地方就是这样,你不需要说太多,它就在那里,安静地存在着。

走出巷口,回到火车站前的大马路,车水马龙的声音瞬间涌来。我回头看了一眼那条开原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它静默地待在两个世界的交界处,像一个温柔的缓冲地带。

也许下次再来开原,我还会绕到站后,看看这条巷子是否还在,那些熟悉的面孔是否安好。有些东西变化得快,有些东西慢,而这条小巷子,似乎固执地想要留住点什么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