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源火车站小巷200元一次,附近街巷200块一回
傍晚的河源火车站笼罩在昏黄灯光里,我拖着行李箱穿过广场,忽然有个人凑近低声说了句:"小巷200元一次。"我还没反应过来,那人已经消失在人群中。
这个价格让我愣了神。在物价飞涨的今天,200块能干什么?在市区吃顿像样的火锅都不够。我下意识往那条小巷方向望了望,几盏路灯忽明忽暗,几个模糊的人影在巷口晃荡。
巷子里的见闻
拐进巷子才看清,这里藏着个临时夜市。有位大姐在卖手工糍粑,热乎乎的糯米团子裹着花生粉,才卖五块钱。再往里走,理发师傅拿着推子给人剪头发,旁边立着纸牌:快剪15元。最里头是卖水果的叁轮车,老板正吆喝:"西瓜两块五一斤!"
我站在水果摊前挑橘子,听见老板娘和熟客聊天:"我们这摊子每月交200块管理费,所以东西卖得便宜。"她掰着手指算账,"要是每天能卖叁十斤水果,这管理费就挣回来了。"
原来那句"200元一次"说的是摊位费。我忍不住笑自己刚才想多了。这时有个年轻人来问能不能月付摊位费,老板娘爽快答应:"可以啊,附近街巷200块一回,月付还能优惠。"
巷子深处飘来炒粉的香气,夫妻档的炒粉摊前围着四五个人。丈夫颠锅,妻子收钱,配合默契。我要了份炒粉,顺便问起摊位费。妻子擦擦汗说:"我们是流动摊位,不同巷子轮着摆,每次也是交200。"她转头看了眼丈夫,"幸好这条巷子生意还行,晚上能挣个两叁百。"
夜市人生
坐在塑料凳上吃炒粉时,旁边来了个卖糖画的老伯。他的手艺真不错,勺子一颠一倒,就能画出龙凤。老伯说他在这个巷子摆了十几年摊,见证过太多变化。"最早管理费才50块,现在涨到200了。"他慢悠悠地熬着糖,"可是不来这里摆摊,又能去哪呢?"
正聊着,看见两个女孩在巷口张望。她们犹豫半天才走过来,小声问是不是要收200块。老伯笑着指指糖画架子:"画个小兔子20块,画复杂的30。"女孩们松了口气,开心地选了生肖图案。
我忽然明白,那条模糊的报价可能让很多人都产生过误会。但走进来才发现,这里藏着最真实的生活。200块钱对有些人来说是一顿饭,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一天的生计。
夜色渐深,巷子里反而更热闹了。下班的人顺路带份夜宵,附近的居民下来遛弯,还有人专程来买便宜蔬菜。每个摊位都亮着灯,像星星点点的萤火。
离开时又经过巷口,听见有人在电话里说:"对,就是河源火车站小巷200元一次那个地方..."我回头看了眼灯火通明的巷子,忽然觉得这个误会也挺有意思。至少,它让更多人注意到了这些在夜色里努力生活的人。
火车站钟声敲响九下,我拖着箱子继续往前走。这个普通的夜晚,这条不起眼的小巷,还有那些为生活忙碌的身影,都在提醒着我:每个城市最真实的脉搏,往往就藏在这些被误解的角落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