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指山同城约初中生500元,同城学生约见500元起
这几天在本地论坛闲逛,突然看到一条挺扎眼的信息:“五指山同城约初中生500元”。说真的,第一反应是心里咯噔一下——这什么意思?现在连学生之间的普通见面,都开始明码标价了吗?
往下翻了几条,类似“同城学生约见500元起”的帖子还真不少。有的写得更直白,直接说“周末伴游”“作业辅导兼职”,但标价都在五百块上下浮动。我不禁琢磨,这些孩子和家长们,到底是怎么看待这种事情的?
这钱到底花在哪儿了
问了个在中学当老师的朋友,她叹了口气说,现在确实有些初中生会在周末接这种“兼职”。有的是帮低年级补习功课,有的是陪逛街当导游,说白了就是用课余时间赚点零花钱。但让她担心的是,这种没人监管的线下见面,安全问题实在让人捏把汗。
我认识一个初二男生小磊,他就坦白接过两次这样的活儿。“第一次是帮个六年级学生补习数学,两小时拿了叁百块。第二次是个阿姨让我陪她儿子写作业,给了五百。”问他怎么找到这些活的,他耸耸肩说:“就在本地贴吧发帖子啊,写‘五指山同城约初中生500元’,很快就有人联系。”
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?但仔细想想,孩子单独去陌生人家里,万一遇到坏人怎么办?收了钱,对方提出过分要求怎么办?这些隐患,可不是五百块钱能弥补的。
家长们的两难选择
和小磊妈妈聊起这事,她也是一脸无奈。“知道他在做这个之后,我和他爸吵了好几次。我觉得太危险,他爸却说男孩子锻炼一下没关系。”最后他们达成的妥协是——只能接熟人介绍的,而且必须提前告诉家长见面地点。
不过这种“同城学生约见”的需求为什么越来越多?另一个家长王姐的话可能道出了实情:“现在请家教一小时就要两叁百,找个成绩好的初中生陪写作业,孩子没压力,价钱还便宜一半。”她说试过正规培训机构,但儿子反而更喜欢和“小老师”相处。
这话让我想起昨天在超市碰到的一幕。有个妈妈对着手机那头说:“就按之前说的,五指山同城约初中生500元这个价,周六下午来家里辅导作文。”听起来像是习以为常的事了。
价格摆在明面上,看似你情我愿的交易,但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。初中生这个年纪,本该单纯地学习和交友,现在却早早进入了这种“劳务关系”。会不会影响到他们看待人际关系的方式?这个问题,我也没想明白。
话说回来,如果真想找学习伙伴,学校不能组织结对子吗?社区能不能搞些公益辅导?为什么非要通过这种私下交易的方式?这些问题,可能值得我们再多想想。
写完这些字,又刷新了下论坛。那条“五指山同城约初中生500元”的帖子下面,已经多了七八条回复。有人问“具体做什么”,有人直接留联系方式。我看着屏幕发了会呆,最后还是关掉了网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