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阳品茶教室工作坊,建阳茶艺研习工坊
路过建阳那条老巷子时,总会被一阵若有若无的茶香牵住脚步。巷子深处的青砖小院门口,木牌上刻着"建阳品茶教室工作坊",旁边新添了一块"建阳茶艺研习工坊"的牌子。这两块牌子像两片相邻的茶叶,在微风里轻轻相触。
推开虚掩的木门,时光仿佛慢了下来。二十余人围坐在长茶桌旁,目光都落在李师傅的手上。他正用建阳本地烧制的陶壶冲泡水仙茶,手腕悬停的弧度像经过丈量。"注水要顺着杯壁走,像给老朋友斟酒那样。"他说话时,紫砂壶嘴吐出的水柱在阳光下泛起细碎金光。
茶香里的学问
新来的学员小陈第一次参加建阳品茶教室工作坊,学握盖碗的手法总不得要领。李师傅接过茶具示范,叁根手指轻扣碗沿:"要像扶着初生雏鸟,太紧会伤着,太松会摔着。"这话引得众人都笑了,小陈再试时,动作果然柔和许多。我们常觉得喝茶是风雅事,其实最先要放下的就是这份刻意。
在建阳茶艺研习工坊的实践课上,李师傅让我们辨认不同火功的武夷岩茶。有个姑娘准确说出了中足火茶叶的特点,她不好意思地说:"我家开茶铺的,从小在茶堆里打滚。"李师傅眼睛一亮:"这才是真功夫!茶艺不在招式,而在日积月累的感知。"他转身从茶柜取出私藏的老茶,请大家品尝时光馈赠的滋味。
手中的温度
茶针挑开紧压茶饼的瞬间,陈香扑面而来。在建阳品茶教室工作坊,最打动人的往往是这些细微时刻。有位退休教师总是安静地坐在角落,直到某天她为大家表演潮汕工夫茶,行云流水的动作让年轻学员看得入神。她说这是童年记忆里爷爷待客的礼节,原来茶艺研习不只是学习新技术,也是找回遗忘的传统。
记得去年冬至那场茶会,建阳茶艺研习工坊特意准备了应景的茶点。窗外飘着细雪,屋里炭火正旺,铁壶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。李师傅打破常规,让大家抛开所有茶道规矩,像家里人围炉夜话那样随心品茶。那个夜晚,有人说起故乡的茶园,有人分享旅途中邂逅的好茶,茶汤里映照着一张张松弛的脸庞。
如今再走进这个小院,会发现建阳品茶教室工作坊增添了不少新面孔。有周末来放松的上班族,有准备开茶室的年轻人,还有纯粹被茶香吸引的外国游客。而建阳茶艺研习工坊的课程内容也越来越丰富,从茶叶审评到茶席插花,仿佛这片绿叶能串联起生活的所有美好。
茶凉了再续,人走了还会再来。青砖小院里的建阳品茶教室工作坊与建阳茶艺研习工坊,像两棵相邻生长的茶树,在岁月里静静舒展枝叶。当你觉得生活节奏太快时,不妨来这里坐坐,看茶叶在杯中舒展,听水声在壶中低吟,也许就能明白为什么这片东方树叶能陪伴我们走过千年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