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阳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附近小街景致
简阳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
拖着行李箱走出简阳火车站时,夕阳正好斜斜地打在对面那排老房子的屋顶上。我原本要直接去酒店,可视线却被出站口正对面那条窄窄的巷子勾住了——它夹在两栋略显斑驳的楼房中间,巷口晾着几件随风摇摆的衬衫,像挂在半空中的彩色旗帜。
反正时间还早,不如溜达过去看看?这个念头冒出来,脚步就不自觉地往那边挪了。穿过马路时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油炸香味,混着老房子特有的潮湿气味,莫名让人觉得亲切。
巷子比想象中要深。青石板路面被磨得发亮,墙角蹲着打盹的狸花猫,听见脚步声只是懒懒地掀了掀眼皮。往前走几步就看到那家招牌褪色的小面馆,老板娘正站在门口剥蒜,塑料盆里堆着雪白的蒜瓣。“吃点啥子嘛?”她抬头问,口音带着本地人特有的绵软。
我要了二两抄手,顺势坐在店外的小马扎上。面锅腾起的热气把玻璃窗熏得雾蒙蒙的,能隐约看见里面晃动的人影。这时候下班的人多起来了,自行车铃铛叮铃铃响个不停,有个大叔单手骑着车,车把上挂的芹菜随着颠簸一甩一甩的。
等抄手的工夫,我仔细打量起这条简阳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。它不像商业街那样整齐划一,反而有种乱糟糟的生命力——五金店门口堆着铁丝网,隔壁理发店的旋转灯柱慢悠悠转着,再往里有户人家在窗台上养了好几盆茉莉,白花花地开了一窗台。
抄手上桌时,老板娘顺手往我碗里多撒了把葱花。“看你像外地来的,”她擦擦手,“这条巷子存在几十年喽,比火车站年纪都大。”我咬开薄薄的皮,肉馅混着花椒的麻辣在舌尖炸开,烫得直呵气,却忍不住又舀了第二个。
继续往里走时天色暗了些,临街的窗户陆续亮起灯。有户人家正在做晚饭,爆炒的滋啦声伴着豆瓣酱的香气飘出来。几个小孩蹲在杂货店门口弹玻璃珠,店老板坐在柜台后听收音机,咿咿呀呀的川剧唱腔在巷子里回荡。
我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外婆家附近也有这样的巷子。夏天午后总有人在树荫下打麻将,洗牌声能传得很远;冬天则聚在墙角晒太阳,竹椅摇啊摇的能晃一下午。后来旧城改造,那些巷子都变成了商业广场。
现在站在这条简阳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里,仿佛踏进了某个被遗忘的时空。这里的时间流速不一样——快递小哥骑着电瓶车急匆匆穿行,坐在门口摘豆角的老太太却慢悠悠的,一颗豆角要掐头去尾摆弄好久。
巷子尽头是栋正在拆的老房子,断墙露出砖块截面,像撕开的伤口。但旁边水果摊的橙子还堆成小山,黄澄澄的亮得晃眼。我挑了几个丑橘,摊主大姐硬是多塞给我两个橘子:“尝尝嘛,本地产的,甜得很。”
往回走时路灯已经亮了,飞蛾绕着灯罩打转。面馆准备打烊,老板娘正把塑料凳迭起来。火车站广场的霓虹灯在巷口明明灭灭,而巷子深处传来电视新闻的开场曲,还有谁家炒菜下锅的刺啦声。
我站在巷口回头望,那些亮着灯的窗户像缀在暗色画布上的星星。忽然觉得,这条看似普通的简阳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其实装着一座城市最真实的呼吸——它不在旅游手册里,却藏在柴米油盐的日常中,藏在每扇亮着灯的窗户后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