贺州品茶教室工作坊,茶艺学习体验活动
周末清晨的阳光透过木格窗,在茶席上洒下斑驳的光影。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茶香,十来位学员正围坐在长桌前,小心翼翼地端起白瓷盖碗。这是贺州品茶教室工作坊的日常一幕,也是我与茶结缘的起点。
记得第一次参加活动时,老师并没有急着讲解复杂的茶道礼仪,而是让我们先观察干茶。“你们看,这撮昭平红茶像不像秋天里蜷缩的小松鼠?”伴着这样生动的比喻,原本有些拘谨的氛围顿时轻松起来。在贺州这片土地上,品茶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,而是融入日常的生活滋味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工作坊的李老师是个地道的贺州人,总爱用当地方言讲述茶的故事。她演示温杯烫盏的动作行云流水,却从不要求我们照搬照学。“每双手都有自己的性格,”她边说边调整一位学员的手势,“找到最舒服的姿势,才能泡出最对味的茶。”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,让茶艺学习体验变得格外亲切。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练习冲泡的那节课。当我手忙脚乱地控制水温时,邻座的阿姨笑着分享她的心得:“我都是数着心跳来计时的。”后来发现,她这个方法确实管用——待心跳平静下来,茶也就泡好了。原来所谓茶道,不过是让生活慢下来的智慧。
在反复练习中,我渐渐理解了“茶汤如人”的含义。同样的茶叶,不同人泡出的味道竟真的不同。急性子的同事总把绿茶闷得发苦,而性格温吞的朋友却能将普洱泡得格外醇厚。这倒让我想起老家奶奶常说的话:做饭如做人,现在看来,泡茶又何尝不是呢?
茶席上的人情味
茶艺学习体验最迷人的地方,在于它总能不经意间拉近人与人的距离。上个月的工作坊来了对母女,女儿本想带母亲来打发时间,没想到老人家在闻香环节准确说出了茶山的位置。“这是我出嫁前常采茶的地方啊。”她摸着茶叶喃喃自语。那一刻,茶香仿佛成了打开记忆的钥匙。
我们这群学员来自各行各业,有想学门手艺的年轻人,也有退休后寻找爱好的长辈。但在茶席前,大家都卸下了平时的身份。最活泼的是位程序员小哥,他说来这儿是为了治疗“鼠标手”,没想到还学会了静心。现在他每次调试代码前都要先泡壶茶,发现效率反而提高了。
茶凉了再续,人散了又聚。这两个月的工作坊让我明白,贺州品茶教室工作坊教的不仅是技艺,更是种生活态度。就像老师常说的:“茶叶在杯中新陈代谢,我们在茶香里成长变化。”每次举起茶杯,都能在澄澈的茶汤中看见更从容的自己。
如今每到周末,我都会准时出现在那间充满茶香的教室。或许我永远成不了茶道大师,但在注水出汤的仪式感里,在氤氲茶气带来的片刻宁静中,我找到了与生活和解的方式。这大概就是贺州人常说的“茶养人”的真谛——不必刻意追求完美,只需用心感受当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