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山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,相近的学生叁小时百人乐山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3:04:31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场特别的叁个小时

说来也巧,上周六在乐山滨江路看到个挺有意思的场景。下午两点多,江边突然热闹起来,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叁五成群地往广场走,有人举着旗子,有人提着工具袋。我凑近看了看,差不多有近百人,带队的老师正拿着喇叭安排分组。问了旁边维持秩序的志愿者才知道,这是附近几所学校联合组织的环保活动,专门利用周末时间清理江岸。算下来,整个活动正好安排了叁个小时。

其实刚开始我有点纳闷,现在学生们周末不都在补习班或者抱着手机吗?怎么会有这么多年轻人愿意花整个下午来做这个?但看着他们分组忙活起来,那种热火朝天的劲儿还挺打动人。有男生挽起裤腿在浅滩捡塑料瓶,女生们仔细地把垃圾分类装袋,还有个小组在给路过的小朋友讲解环保知识。带队老师抽空跟我聊了两句,说这个“乐山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”的活动其实策划了很久,就是想让学生们真正走进城市公共空间,做些实实在在的事。

让我意外的是,这些学生干活特别认真。有个戴眼镜的男生,为了勾住卡在石缝里的包装袋,整个人都快趴在地上了。我问他累不累,他擦擦汗说:“比打游戏有意思多了,你看我们清理过的地方多干净。”说着指了指身后那段已经收拾利索的江岸。确实,那片原本散落着垃圾的滩涂,经过他们这番收拾,顿时清爽了不少。

活动进行到一半时,发生了个小插曲。几个低年级的学生发现江边有片区域堆积的垃圾特别多,靠他们小组的力量根本忙不过来。结果旁边小组的同学看到后,主动过来帮忙,二十多人愣是组成人链,花了四十多分钟把那个死角彻底清理干净了。这种自发的协作,比任何说教都来得真实。

快到五点钟的时候,活动接近尾声。看着堆放在指定区域的几十袋垃圾,还有明显变干净的江岸,不得不承认这叁个小时确实产生了看得见的效果。有个女生正认真地在记录本上写着什么,我好奇瞥了一眼,原来是在统计回收物品的数量。她说这些数据要带回学校做专题报告,下学期还要继续组织类似的活动。

回去的路上我在想,这种“学生叁小时百人乐山”式的活动,或许比很多传统教育方式更有效。它不是走过场的形式主义,而是让年轻人真正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。叁个小时不算长,但足够让他们对脚下的土地产生新的认识。那些弯腰捡起的废弃物,协作时流的汗水,可能比书本上的知识更让人印象深刻。

后来听说那天参与的学生还在班级群里发起了讨论,有的提议每月定期举办,有的想扩大活动范围。这个由近百名学生用叁小时完成的尝试,似乎在他们心里种下了些什么。或许这就是实践教育的意义所在——在真实的场景中,用具体的行为,让年轻一代与生活的这座城市建立更深的联结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