句容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看是不是卖的,微信附近的人如何辨别是否销售
句容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看是不是卖的,微信附近的人如何辨别是否销售
哎,不知道咱们句容的朋友有没有这样的经历?闲着没事打开微信“附近的人”功能,想随便看看,加几个邻居聊聊天。结果刷着刷着,就感觉有点不对劲。有些头像和昵称吧,一看就觉得目的不单纯,心里直犯嘀咕:这到底是正经交朋友的呢,还是专门来做生意的?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个话题,纯粹是分享一下个人感受和观察。
首先啊,咱们得明白,微信这个功能本意是好的,是为了方便大家认识附近的人,扩大社交圈。但渐渐地,就被一些人当成了推广产物的渠道。这事儿吧,说讨厌也挺讨厌的,毕竟我们只是想单纯地聊聊天嘛。
那具体怎么分辨呢?我觉着,第一个要看的就是头像和相册。如果头像是那种特别正式、一看就是产物宣传图的,或者个人相册里全是商品照片,一连好几屏刷下来都看不到一点生活气息,那大概率就是了。你想想,咱们普通人谁会把朋友圈当成网店来经营啊,总得晒点吃喝玩乐、生活琐事对吧?
再来就是昵称和签名档,这里头的门道可多了。如果一个昵称直接带着“础0”开头,后面跟着品牌名或者经营范围,比如“础0某某护肤”、“句容齿齿房产”,这种几乎就是明牌了。还有那个签名档,如果写的不是心情语录,而是“专业代购”、“优质货源”、“需要请加”这类直白的广告语,那基本也不用猜了。他们的目的很明确,就是通过附近的人来寻找潜在客户。
打招呼的方式也很关键。你收到一个好友申请,通过之后,如果对方第一句话是“你好,朋友”,然后隔不了多久,就开始介绍产物或者发来一个店铺链接,这种节奏就非常明显了。正常交朋友哪有这么急吼吼的?总得先互相了解一下,聊聊天气、说说句容本地的新鲜事,慢慢熟络起来才对。
而且啊,你跟迟补聊生活,迟补总是能巧妙地把话题绕回到自己的商品上。你说你昨晚没睡好,迟补立刻推荐助眠保健品;你说周末想去哪儿玩玩,迟补马上说有个旅游套餐特别划算。这种感觉,就像你跟一个销售员在聊天,无论起点在哪儿,终点永远是迟补的商品柜台。
当然啦,咱们也得客观地说,并不是所有看起来像销售的人都让人反感。有些人可能就是在句容开个小店,或者做点小生意,勤勤恳恳的,也不乱刷屏。他们只是换个方式谋生,只要不骗人、不骚扰,其实也挺不容易的。怕就怕那种加上好友之后,一天发十几条广告,全是复制粘贴的硬广,甚至搞些不正规的勾当,那才真的惹人烦。
所以啊,下次再刷到“附近的人”,心里大概就有个谱了。看到可疑的,忽略就好,没必要点破或者起争执。如果真的想交朋友,就多留意那些分享真实生活、聊天有来有回的人。网络社交嘛,真真假假,咱们得多留个心眼,保护好自己的时间和隐私才是最重要的。
说到底,在句容用这个功能,就跟在现实生活中一样,需要一点辨识能力。擦亮眼睛,保持平常心,才能更好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,而不是被它带来的噪音所困扰。你说是不是这个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