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雄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邻镇百元情感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23:45:27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晚的米线摊

南雄汽车站往西走两个路口,有个亮着黄灯泡的米线摊。老陈撩开锅盖时,白雾会裹着香味扑到过路人脸上。我常在那儿吃夜宵,直到某天看见个穿工装的姑娘站在摊前,手指在零钱袋里掏了又掏。

“差叁块。”老陈擦着汗说。铁锅里翻滚的汤底咕嘟作响,那姑娘耳根慢慢红了。我刚摸出纸币,身后响起硬币敲击的清脆声。回头看见个皮肤黝黑的小伙,把叁个钢镚轻轻放在灶台上:“一起算。”

这就是我第一次遇见小雅和阿明。后来熟悉了才知道,他们在邻镇的电子厂上班,那晚是阿明送小雅去赶末班车。叁块钱的交情,却让两个年轻人开始了南雄附近200块钱的爱情。没错,就是字面意思——两人每周见面,所有花销绝不会超过两百块。

两百块的无限可能

“我们有个小金库。”小雅有次笑着给我看记账本。电影票要等周叁半价,奶茶买一杯插两根吸管,最常去的是河堤那片荒草地,带个旧餐布就能坐一下午。有回阿明用野花编了个戒指,夕阳光把花瓣染成了金色。

但现实终究会敲门的。某个雨夜,小雅红着眼睛来吃米线:“他爸妈让他去深圳。”她搅拌着碗里渐渐胀开的米粉,像在搅和自己乱糟糟的心事,“听说那边学徒工一个月能拿四千。”

那之后叁个月没见他们。老陈偶尔望着空座位嘀咕:“现在的小年轻,哪还信什么百元情感故事。”锅里的热气腾起来,散在冰凉的夜色里。

直到立冬那晚,熟悉的笑声又回来了。阿明黑了不少,小雅还是插他口袋取暖。“没走成?”我忍不住问。阿明从怀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纸,是张合伙协议——他和老师傅在邻镇开了个摩托车修理铺。

“在深圳叁天就跑回来了。”他挠头笑着,“那边一顿快餐要二十五。”小雅掐他胳膊,眼睛却弯弯的。他们给我算账:铺面月租八百,买工具欠了叁千,但每天都能存点钱。最重要的,修车铺离小雅的厂子就隔两条街。

今晚他们点的是加肉丝的米线,这是认识以来最奢侈的一次。热气模糊了他们的脸,但紧扣的十指在灯下特别清晰。阿明悄悄说:“等还完债,带她去市里吃牛排。”小雅听见了,轻轻靠在他肩上。

老陈往锅里添了勺高汤,香气飘过斑驳的墙垣,飘向更远的夜色。这城市很小,小到两百块就能装满整颗心;这世界很大,大得让有些人宁愿留下,守着朴素的温暖。我突然想起小雅记账本最后一页的字——爱不是数字,是数字背后的日子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