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阳同城约初中生500元,绵阳本地约学生五百元
最近在本地论坛闲逛,突然看到这个标题,心里咯噔一下。这年头怎么还有人明目张胆发这种内容?点进去一看,果然是个刚注册的小号发的帖子,内容含糊不清,就留了个联系方式。
说实话,这种打着"同城约"旗号的信息,在绵阳好些地方都能瞅见。有时候是贴在电线杆上的小广告,有时候是社交平台上的暗语。你说这些人到底图啥?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对劲。
这事儿没那么简单
我有个在派出所工作的老同学,前两天吃饭时聊起这个话题。他直摇头,说最近确实接到过类似举报。有些骗子专门盯上想赚快钱的年轻人,先给点甜头,后面就不好说了。
记得上个月城南那边就出过事。有个初中生背着家里人去见网友,结果被忽悠着买了根本用不上的东西,最后哭着回家。家长找到学校,闹得挺不愉快。
现在想想,这些所谓绵阳同城约初中生500元的帖子,很可能就是个诱饵。等你上钩了,后面指不定还有什么套路呢。
我家侄女今年刚上初一,现在孩子用手机比大人都溜。她妈妈特意给她手机装了防护软件,可防不胜防啊。上周她在一个游戏群里,就有人私信问她要不要赚零花钱,说的也是差不多的套路。
家长得多留个心眼
说真的,现在带孩子真不能大意。我们那时候顶多就是去网吧打打游戏,现在孩子们面对的网络诱惑可太多了。光是唠叨"别信陌生人"已经不够用了,得让孩子明白这些骗局的具体套路。
我姐现在每周都会抽时间和女儿聊聊网上的新鲜事,不是审问式的,就是轻松地唠嗑。这样孩子遇到什么奇怪的事,才愿意主动说出来。
对了,还要提醒孩子注意保护隐私。有些骗子会先让孩子发个人信息或者照片,说是要确认身份,这都是很危险的信号。
要是发现孩子最近突然多了零花钱,或者总是神神秘秘地玩手机,那可真得注意了。这些都可能是不太对劲的苗头。
其实吧,咱们绵阳本地约学生五百元这种信息,明显就是钻了孩子们涉世未深的空子。孩子们总觉得几百块钱是笔大数目,却不知道背后可能藏着多大的风险。
现在学校也都在开展网络安全教育,但光靠老师肯定不够。家长得多上心,平时多观察,多交流。要是真遇到可疑情况,该报警就得报警,不能犹豫。
说到底,孩子平安健康比什么都重要。那些想打孩子主意的坏人,咱们得一起防着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