鄂州约学生网络渠道,鄂州学生约伴线上平台
最近跟几个在鄂州上大学的表弟聊天,发现他们课余时间总爱抱着手机。问他们在干嘛,其中一个有点不好意思地说:“就在本地几个学生用的础辫辫上找人一起打球呗。”这话倒是让我留了心,现在年轻人交朋友的方式,确实跟我们那会儿不太一样了。
说起来,现在的学生找玩伴、组活动,几乎都离不开网络。你想想,刚开学谁都不认识,总不能挨个敲宿舍门问“要一起逛街吗”?这时候,手机里的各种平台就成了救命稻草。有些专门的本地社群,里面全是同龄学生,发个帖子说想约人去江滩散步,立马就能找到响应的人。
线上牵线,线下相聚
我表弟去年就是这么认识他现在那帮球友的。他在一个本地学生常用的平台上发了条消息:“新人求带,周末想找人打羽毛球。”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五六个同学回复。现在他们固定每周六上午在体育馆见面,有时候打完球还会一起去尝尝学校后门新开的小店。
这种通过网络建立的联系,反而促成了真实的面对面交往。另一个在鄂州读大叁的女生告诉我,她通过学生常用的社交平台找到了拼单买书的学伴,后来又一起泡图书馆,期末互相督促复习。“要是没有这个鄂州约学生网络渠道,我可能整个大学就在宿舍追剧度过了。”她半开玩笑地说。
不过话说回来,通过网络认识新朋友,安全问题确实得放在第一位。我特意问了他们是怎么确保安全的,得到的答案倒是让人放心——他们只使用那些需要学生证验证的平台,而且第一次见面都会选在学校里的公共场所。
这种新的社交方式之所以能流行起来,说到底还是因为它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。大学校园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要找到志趣相投的人还真不容易。有了这些鄂州学生约伴线上平台,就像有了一个随时在线的联络站,想要组个学习小组、找运动搭档,或者只是约人一起吃个饭,都能快速找到同伴。
看着现在学生们用手机轻轻一点就能找到玩伴,我不禁想起自己上大学那会儿。那时候得在宿舍楼下贴小纸条,写上“征棋友一名”,还得留个宿舍电话号码。等上两叁天没人回应,那张被风吹雨淋的纸条就白贴了。相比之下,现在的学生真是幸福多了。
当然啦,任何工具都是双刃剑。虽然这些平台方便了交流,但面对面相处的那份真切感,是再多线上互动也比不了的。好在从我了解到的情况看,大多数学生都把网络当作打开交往大门的钥匙,真正有价值的友谊,还是在现实世界中慢慢培养出来的。
说不定下次去鄂州,我还能让表弟帮我在他们常用的平台上发个帖子,找几个当地的学生带我逛逛那些旅游攻略上找不到的好地方呢。毕竟,想要了解一个城市,最好的向导就是生活在那里的年轻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