叁门峡学生品茶工作室,学生茶艺交流活动
你听说过学校里最近冒出来的那个小天地吗?就在教学楼后面那栋白色小楼里,每到周四下午总是飘着淡淡的茶香。叁门峡学生品茶工作室,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成了我们课余最爱扎堆的地方。
推开那扇贴着茶叶手绘海报的玻璃门,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。窗台上摆着几盆绿萝,木架上整齐陈列着不同产地的茶叶罐,最吸引人的是中间那张长条茶桌,上面总是摆放着各式茶具。这里没有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课,只有叁五成群的学生围坐在一起,手上忙活着泡茶,嘴里聊着最近看的书、听的歌,还有那些让人头疼的功课。
第一次泡茶的糗事
还记得我第一次参加学生茶艺交流活动时的样子吗?手忙脚乱地把开水倒进盖碗,结果烫得直甩手。旁边的学姐笑着递来一块湿毛巾:“心急可泡不出好茶哦。”她手把手教我怎么温杯、怎么闻香,当我终于把那杯自己泡的龙井端到嘴边时,突然明白了什么叫“回甘”。
说来也怪,在这个人人都捧着手机刷短视频的时代,我们这群年轻人却迷上了这项古老的传统。小陈是计算机系的,他说调试程序和泡茶很像,都要掌握恰到好处的火候;小林学文学的,总爱边品茶边背古诗,说这样才够意境。而我呢,就是单纯喜欢这里的氛围——暂时放下作业的压力,让思绪随着茶香飘远。
上周的茶会特别有意思。我们尝了叁种不同的红茶,从正山小种到滇红,再到本地产的灵宝红茶。每喝一种,大家就七嘴八舌地描述感受,有人说像秋天的阳光,有人说是果香,还有个男生憨憨地说:“像外婆煮的红枣水。”逗得大家直乐。这种学生茶艺交流活动从来不讲高深的理论,就是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里,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味觉记忆。
工作室的负责人李老师从来不给我们定什么规矩。他说:“茶道有千种流派,但最适合你们的,一定是你们自己创造的那种。”所以我们有时会用玻璃杯泡,有时用紫砂壶,偶尔还会尝试冷泡茶。这种自由探索的感觉,反而让我们对茶文化产生了更深的兴趣。
现在啊,每周四去叁门峡学生品茶工作室已经成了习惯。不只是为了那口茶,更是贪恋那种大家围坐在一起的温暖。在这个小小空间里,我们不仅学会了泡茶的技巧,更学会了如何慢下来,感受当下这一刻的美好。也许这就是年轻人喝茶的独特方式——不刻意追求形式,只在乎那份真实的生活滋味。
窗外梧桐树的影子渐渐拉长,茶壶里的水又滚了。要不要也来坐坐?给你留了个靠窗的位置,新到的白茶正适合这个慵懒的午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