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嘴山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,为何光说不练
这几天路过城东,又看见那家石嘴山足浴店挂着“即将开业”的横幅。这已经是第叁个月了,红底白字的布条被风吹得褪了色,边角都卷了起来。隔壁超市老板一边卸货一边摇头:“天天说开业,光打雷不下雨。”
说实话,我第一次看见这个招牌时还挺期待。那会儿刚入冬,想着等开业了带老爸去泡个脚。结果从棉袄等到短袖,宣传单都发了好几轮,门还是锁得死死的。玻璃门上贴着的价目表倒是很详细,从头到钟多少钱写得明明白白,可就是不见真人进来营业。
街坊邻居都在琢磨
菜市场王婶说得直接:“他们那个老板我见过两次,每次都说在培训员工、在调试设备。可这都培训小半年了,什么技师这么难教?”她掰着手指头算,“光装修就装了两遍,说是风格不满意拆了重装。这哪是做生意的样子。”
我也觉得奇怪。按理说服务业讲究抢滩登陆,早开张早回本。这家店倒好,从去年年底就开始造势,发传单、建群聊、搞预约,把大家的胃口吊得老高。群里经常发些培训照片,要么是按摩手法的特写,要么是环境细节,可问到具体开业日期就开始打太极。
最逗的是上个月,他们突然在群里说试营业叁天,结果第二天就贴出“管道检修”的告示。老顾客李哥那天特意请了假去的,吃了闭门羹后在群里发了条语音,语气那叫一个无奈:“我这期待值都被你们拉满了,结果连门都进不去。”
事情似乎没那么简单
后来听知情人透露,这家店的老板同时在搞好几个项目,资金周转不过来。足浴店这边就是个面子工程,专门用来给其他生意撑场面的。需要谈合作的时候,就把人带过来转一圈:“看,这是我新搞的实体店。”实际上压根没打算正经运营。
这种操作让我想起前些年那些“网红餐厅”。开张前叁个月疯狂营销,等热度过去了,装修还崭新的店就悄悄关门。现在这种套路居然蔓延到服务业了?要知道足浴这种生意,靠的是老师傅的手艺和街坊的口碑。你把这方圆几里的老主顾都忽悠一遍,以后就算真想好好干,谁还信你呢?
周末碰到在店里干过两天的小张,他苦笑着说,老板让他们整天背服务流程,却连最基本的药材包都没采购齐全。“我们倒是想干活,可连洗脚盆都没配齐,这不成心要我们‘只吹不做’吗?”
现在每次路过那里,看见崭新的大门紧锁,我都会想——或许这家店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接待普通顾客。它可能就是个摆在路边的广告牌,或者是某个老板商业版图里的装饰品。只是苦了那些真正需要放松的街坊,还有那些被拖欠工资的培训师傅。
昨晚看见群里又在发通知,说下周肯定开业,还加了叁个感叹号。底下的回应稀稀拉拉,大家都学聪明了。对面修车行的赵师傅说得在理:“在咱们这儿开店,说得再好听都不如先把门打开。你这天天光说不练,街坊们的耐心可是有限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