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旧品茶海选工作室,个旧茗茶海选工作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3:34:36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路过城东老街,发现巷子深处新开了两家挺特别的茶室。一家叫个旧品茶海选工作室,另一家叫个旧茗茶海选工作坊,光看招牌就让人想进去探个究竟。

推开个旧品茶海选工作室的木门,首先闻到的是满屋茶香。店主是个穿棉麻衫的年轻人,正用盖碗不紧不慢地冲泡着普洱茶。“我们这儿像个茶叶图书馆,”他边斟茶边说,“从临沧的冰岛到勐海的班章,想试哪款就试哪款。”墙上挂着云南茶山地图,每处产区间都贴着便签纸,写满了茶客的品饮笔记。

茶叶也能“海选”

这个概念确实新鲜。往常在茶叶店买茶,最多试喝两叁款就晕头转向了。在这里,你可以先要个“体验套装”——六只白瓷杯里装着不同山头的茶汤,像品鉴会那样横向比较。我上次就这样喝了整整一下午,终于搞懂为什么南糯山的茶带蜜香,而布朗山的茶偏野性。

隔着两家店铺,个旧茗茶海选工作坊又是另一番光景。他们的特色是把品茶过程变得很接地气,茶盘边上总放着当地买的破酥粑粑。主理人是个笑起来有酒窝的姑娘,她说:“好茶不该端着架子,配着点心吃才舒坦。”确实,喝着景迈山的花香普洱,咬一口甜咸交织的破酥粑粑,周末的午后就这么慢了下来。

有意思的是,两家虽都打着“海选”旗号,风格却各有侧重。工作室更专注茶叶本身品质,能聊出每片茶叶背后的故事;工作坊则注重体验氛围,常组织茶友带着自家茶叶来交流。有次碰到个老茶客,直接从帆布包里掏出包得严严实实的二十年陈茶,那份分享的热情,比茶汤还暖人心。

现在城里人总抱怨生活节奏太快,连喝茶都变成速溶包装。但在这两个地方,时间仿佛被拉长了。看着热水注入盖碗,茶烟袅袅升起,突然觉得所谓“海选”,不只是挑选茶叶,更像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。

上周末带朋友去个工作坊,她本来对茶一无所知,跟着试了五款生普后,居然也能分辨出每款的特色了。“原来喝茶不玄乎,”她举着品茗杯说,“就像认识新朋友,多接触几次就熟了。”这话说得真妙,好茶不该被供在神坛上,而是成为日常里的陪伴。

黄昏时分从茶室出来,舌尖还留着普洱的回甘。这条老街上,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发亮,而两间茶室就像刚冒出的新芽,既守着传统,又长出新的模样。或许接下来某个雨天,我还会再来坐坐,试试他们新到的凤庆红茶。毕竟在茶香里消磨时光,是件多么惬意的事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