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拉山口出差怎么找当地的品茶,阿拉山口商务旅行如何寻访好茶
阿拉山口的晚风带着戈壁特有的干燥气息,吹在脸上有种粗粝的亲切感。这是我第叁次来这个边境小城出差,每次都会被客户问同一个问题:这儿有什么好茶可以带回去?
茶香不怕巷子深
说实话,第一次被问到时我也懵了。在南方城市找个茶城容易,但在以口岸贸易闻名的阿拉山口,该去哪儿找茶?后来当地一位老采购给我指了条明路——国际商贸城后面的老街。那天下午我循着导航拐进巷子,还没看见招牌就先闻到空气里飘着的茶香,那种混合着茯砖茶特有的醇厚气息,瞬间就让人安心。
店主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,正不紧不慢地给客人称散茶。我站在柜台前看了会儿,发现他家的滇红格外油润,顺手买了半斤。结账时随口问起阿拉山口品茶的地方,老板笑着指指斜对面:“我家二楼就能喝茶,不过要真想体验,建议去世纪广场东侧那几家新开的茶空间。”
这倒是个意外收获。原来随着这几年跨境贸易火热,不少南方茶商看中这里的商务往来需求,陆续开了些兼具品茗和洽谈功能的场所。
商务茶叙的别样滋味
第二天约客户在茶室见面,推开木门就听到隐约的古琴声。穿亚麻衫的茶艺师正在冲泡熟普,动作行云流水。客户是浙江人,抿了口茶汤眼睛就亮了:“这茶底存了起码八年。”茶艺师微笑点头,顺势讲起这批茶叶从勐海经口岸入关的故事。
说来有趣,在阿拉山口找茶喝,反而比在茶产区更能感受到茶叶流动的轨迹。这里虽不产茶,却是中亚茶路的重要节点。坐在茶室里,杯中的武夷岩茶可能上周刚通过中欧班列抵达,而架上的白毫银针明天就要发往哈萨克斯坦。
后来我养成习惯,每次来出差都会带上几泡家乡的凤凰单丛。在茶香氤氲间,客户常会放下商务谈判的紧绷,聊起童年跟着爷爷喝搪瓷缸大叶茶的往事。有次签完合同,蒙古族客户还热情地邀我去他家尝手掼奶茶,那种咸香醇厚的滋味,至今难忘。
现在要是再有同事问起阿拉山口品茶的事,我会建议他们先放下手机地图。不妨在傍晚时分,沿着建设路往民族团结广场方向散步,看见亮着暖黄灯光的茶叶店就推门进去。老板若是正在茶台前烧水,大可坐下讨杯茶喝——这类店铺往往二楼都设有雅座,点一壶叁十块的本地奶茶,能听着往来客商用哈语、俄语谈生意,比连锁咖啡馆更有意思。
上周陪新来的实习生逛茶市,小伙子在茯砖茶前犹豫不决。茶店老板直接掰了块茶样放进盖碗,冲泡时特意解释:“咱们阿拉山口天气干,茶饼转化慢,但香气锁得好。”实习生后来买了整整两公斤,说要寄给广州的导师尝尝边疆的茶味。
黄昏时站在宾馆窗边,望着远处国门闪烁的霓虹灯。手里这杯祁门红茶,或许明天就会出现在某位哈萨克斯坦商人的行囊里。在阿拉山口寻茶,找到的不仅是唇齿间的甘醇,更是丝绸之路上永不中断的人情暖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