濮阳100元小胡同,百元寻访濮阳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3:25:25 来源:原创内容

说起濮阳的胡同,很多人会露出会心一笑。这座城市里藏着不少百元就能逛吃逛玩的小巷子,今天咱们就去那条有名的“百元小胡同”转转。

钻进巷口,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两旁是有些年头的瓦房。炸丸子的香味混着糖炒栗子的甜腻飘过来,立马勾起了馋虫。一位大姐守着小推车,金黄的丸子正在油锅里打滚。“十块钱一份,酥脆着呢!”她笑着递过纸袋,刚出锅的丸子烫得左手倒右手,咬开却是满口肉香。

舌尖上的烟火气

再往前走几步,烤架上的面筋正滋滋作响。老板是个爽快人,边撒辣椒面边唠嗑:“在这条百元小胡同摆了八年摊,来的都是熟客。”五块钱两串的价格着实亲民,刷上秘制酱料,外焦里嫩吃得满嘴留香。旁边卖藕盒的阿姨也不甘示弱:“尝尝我的,叁块钱一个,包你吃了还想!”

拐角处蹲着个修鞋老师傅,鼻梁上架着老花镜,手里锥子穿针引线。“现在年轻人还修鞋吗?”我忍不住问。他头也不抬:“鞋跟磨歪了换个底,比新买的穿着得劲。”这话倒让人愣了下,是啊,有些老手艺藏着的生活智慧,是流水线给不了的。

巷子中段有家旧书店,书架挨挨挤挤快要顶到天花板。老板正给一本《水浒传》包书皮,手法娴熟得像在抚平时光的褶皱。“这些旧书带着前人的笔记,”他轻轻掸去封面的灰,“你看,这片烟渍说不定是哪个夜读人留下的。”二十块钱淘到两本七十年代的小说,纸张泛黄却别有韵味。

巷尾遇故人

正要离开时,竟碰见多年未见的老同学。他指着巷子深处的老房子:“我奶奶还住这儿,每周都回来看看。”说起这条百元寻访濮阳小巷的变迁,他眼里闪着光:“拆了不少,但剩下这些总算保住了。每天早上还是那些老邻居在豆浆摊碰头,下午照样下象棋吵得面红耳赤。”

暮色渐浓,灯笼一盏盏亮起。卖丸子的大姐开始收摊,修鞋师傅收拾着工具箱。在这条濮阳100元小胡同里,百元能换来的不只是美食,还有那些即将消失的市井温情。或许下次来,某个摊主就不见了,某家小店就关了,但此刻手中热乎乎的糖炒栗子,正是生活最本真的味道。

华灯初上,我揣着剩下的叁十块钱走出巷口。回头望去,炊烟袅袅升起,整条巷子像幅褪色的年画。忽然觉得,守护这样的地方,比建多少新商场都来得珍贵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