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昌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附近200元爱情还有吗
缘起一句玩笑话
那天在群里闲聊,不知谁先起了个头,半开玩笑地问了句:“你们说,瑞昌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?”群里瞬间就炸开了锅。有人发了个笑哭的表情,说现在吃顿像样的火锅都不止这个数了。也有人感慨,说这年头,200块怕是连份像样的礼物都买不着,更别提爱情了。
这句话像颗小石子,在我心里荡起了一圈圈涟漪。是啊,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们谈论感情的时候,总会不自觉地给它贴上价格的标签。一顿浪漫的晚餐多少钱,一场电影多少钱,节假日发多大的红包……仿佛所有的温情和心意,都能被清晰地量化。
我就在想,这个问题问的,真的是“200块钱”本身吗?我看未必。大家心底真正想问的,恐怕是在这个什么都讲究效率和成本的时代,那种不掺杂太多物质计较的、简单纯粹的感情,它还存在吗?那种只需要彼此陪伴,就能感到满满幸福的感觉,是不是已经成了老掉牙的故事?
这个问题,让我想起了老家村口的那棵大槐树。夏天的时候,总有老人家摇着蒲扇坐在下面下棋,老太太们则凑在一起闲话家常。他们的爱情,可能就藏在一碗递到手里的热粥里,藏在出门时一句“早点回来”的叮咛里。那种感情,你用多少钱去衡量呢?好像一分钱都不用,又好像,比千金还重。
我又想到我的一个表弟,前阵子谈恋爱,可把他愁坏了。每个纪念日、情人节,都得提前琢磨送什么礼物,价格不能太低,牌子不能太差,生怕被对方或者她的闺蜜们比下去。看他那精疲力尽的样子,我忍不住问他,你觉得累吗?他苦笑着说,累啊,但大家都这样,有什么办法。
你看,不知道什么时候,我们给感情套上了太多的枷锁。房子、车子、收入,成了摆在台面上的硬指标。我们一边怀念着那种“200块钱”就能带来的简单快乐,一边又不由自主地卷入这场无声的竞赛里,生怕自己落了后。这说起来,真有点矛盾,又有点无奈。
那么,绕回最初的那个问题,瑞昌附近,或者说在我们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,那种纯粹的感情真的消失了吗?我想,它大概没有消失,只是被我们日常的忙碌和现实的喧嚣给掩盖住了。它可能化作了生病时伴侣守在床边的一夜未眠,是下班回家时桌上留着的一盏灯,是吵架后还是忍不住给你倒的一杯热水。
这些东西,你用200块钱,买得到吗?你花两万块,也未必能买到这份真心。所以啊,问题的关键,或许从来就不在于那“200元爱情还有吗”的疑问,而在于我们是否还愿意相信,并且愿意去付出那份不计较成本的真心。
物质是生活的基础,这没错。但感情,它终究是心与心的碰撞和依靠。下次再有人问我这个问题,我大概会笑笑说,爱情这东西,它本就不是用钞票来计价的。它就在那儿,在寻常日子的点点滴滴里,等着我们去感受,去珍惜。